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央空调作为建筑能耗中的“大户”,其能效水平日益受到关注。2024年10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央空调产品能效标识制度的通知》,正式将中央空调纳入能效标识管理范围。这一新规不仅对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消费者选购节能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新规的核心在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央空调能效标识体系,明确不同类别产品的能效等级划分标准,并要求自2025年起,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的中央空调产品必须张贴能效标识。该标识以一至五级划分能效等级,一级为最高能效,五级为最低限值,低于五级的产品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新能效标准主要适用于冷水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等主流中央空调类型。对于每类产品,标准中均设定了详细的测试方法与能效计算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比性。例如,多联机系统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成为关键指标之一,而冷水机组则重点关注制冷性能系数(COP)和综合制冷性能系数(IPLV)。
从技术角度来看,新规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一方面,为了达到更高的能效等级,制造商需要在压缩机技术、换热器设计、系统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变频技术、新型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将成为未来产品研发的重点方向。
对消费者而言,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而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长期来看,高能效产品的普及不仅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运行成本,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对于工程商和建筑设计单位来说,新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设备的能效等级将成为重要的评分依据。同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将中央空调的能效表现纳入考核体系,这意味着未来的建筑项目将更加重视设备选型的节能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为了保障市场的平稳过渡,相关部门设定了两年的缓冲期。在此期间,企业需完成产品检测认证、标识申请及备案等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市场上流通产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虚标能效、假冒认证等违法行为。
此外,行业协会和技术机构也在积极行动,组织培训、发布指导手册,帮助企业理解标准内容并落实相关要求。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新一代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并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全系列产品的能效升级。
总体来看,中央空调能效标识新规的出台是我国暖通空调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还将引导市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面对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与市场竞争,企业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与此同时,公众节能意识的不断提升也将为这一政策的落地提供良好社会基础。通过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中央空调领域的节能减排潜力有望得到充分释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