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学校教室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中央空调系统特别是带有新风功能的系统配置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国家及相关行业组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教室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的配置标准,推动校园环境向绿色、健康、节能方向发展。
在学校环境中,教室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人员密度高,活动频繁,二氧化碳浓度容易升高,加之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若通风不良,极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中央空调系统,并配套高效的新风系统,已成为现代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9)以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等相关国家标准,学校教室在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温度与湿度控制是基本要求。教室空调系统需具备良好的温控能力,确保冬季室温维持在18~20℃,夏季控制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以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节能性能,避免能源浪费。
其次,新风系统的配置至关重要。新风系统的作用在于引入经过过滤处理的室外新鲜空气,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从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病菌传播风险。按照相关规范,中小学普通教室每生每小时所需新风量不应低于30立方米,且新风系统应具备初级或中级空气过滤装置,以去除PM2.5等有害颗粒物。
再者,空气净化功能也应纳入系统配置范畴。考虑到当前城市空气质量现状,部分学校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集成了空气净化模块,采用HEPA滤网、静电除尘、光催化氧化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尤其在雾霾天气频发的地区,这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设备选型方面,建议优先选用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VRF)或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这类系统具有灵活调控、节能高效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实现分区控制,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控制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如远程监控、定时启停、空气质量自动调节等,便于后期维护与管理。
在施工安装环节,也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操作,确保风管布置合理、送回风路径顺畅,避免出现气流短路或死角区域。同时,所有材料应符合环保、防火、低噪音等安全标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使用体验。
在运行管理方面,学校后勤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清洗滤网、检查机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对于新风系统的过滤装置,应根据实际空气质量状况设定更换周期,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的配置纳入学校新建项目的强制性标准之中。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部分重点中小学已全面推行配备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教室环境改造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案例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综上所述,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的科学配置不仅是改善学校教室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更是体现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更多节能环保、智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将在校园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空间。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