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央空调系统在医院等重点场所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中央空调系统的通风设计、运行管理及清洁维护直接关系到室内空气质量与交叉感染的风险控制。因此,针对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通风要求,国家和相关行业陆续出台了多项标准与规范,以确保其在保障舒适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卫生安全性能。
医院作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且患者抵抗力较弱的特殊场所,中央空调系统不仅要满足常规的温湿度调节需求,还需具备良好的空气过滤、新风供应以及气流组织能力。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T 394-2023)及相关技术指南,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需遵循以下几个关键原则:
一、强化新风供给,提升空气置换效率
新风量是衡量中央空调系统通风效果的重要指标。医院各功能区域的新风量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例如手术室、ICU病房、隔离病房等高风险区域,新风量应远高于普通诊室或办公区。通常建议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不低于每人每小时60立方米,并应具备自动调节能力,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人员密度变化。
此外,系统应设置高效的新风过滤装置,采用初效、中效乃至高效(HEPA)多级过滤组合,有效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和病毒,从而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二、合理设计气流组织,避免交叉污染
在医院环境中,气流组织的设计至关重要。合理的气流走向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路径,防止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交叉污染。例如,在传染病隔离病房中,应采用负压通风方式,使病房内部空气不会向外扩散;而在手术室等洁净度要求高的区域,则应采用层流送风方式,保证空气的单向流动和高度净化。
同时,回风口的位置应避开医护人员操作区域和病人呼吸带,尽量布置在远离病床头部的位置,以减少吸入污染空气的风险。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与排风系统应独立设置,并保持适当的压差关系,确保空气流向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方向流动。
三、加强空气净化与消毒处理
除了基本的过滤措施外,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还应配备有效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设备。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紫外线杀菌、静电吸附、光催化氧化、臭氧发生器等。这些技术可协同作用,进一步杀灭或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
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宜优先选用具有持续杀菌能力的技术方案,如紫外线C波段(UVC)照射模块或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确保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仍能维持较高的空气洁净度。
四、定期清洗消毒,落实运维管理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对于保障其通风效果和卫生安全同样重要。长期运行后,风管内部易积聚灰尘、细菌和真菌,成为潜在的污染源。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清洗消毒制度,定期对送风管道、风机盘管、冷却塔、过滤网等部件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处理。
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彻底清洗和消毒,并保留完整的维护记录,供监管部门查验。
五、智能化监控与应急响应机制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中央空调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参数(如PM2.5、CO₂浓度、温湿度等),并结合AI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同时,系统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切换至应急通风模式,提升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医院中央空调系统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从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通风与空气质量管理的需求,结合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运维管理,构建一个既舒适又安全的医疗环境。未来,随着新型病原体不断出现和防控要求的持续升级,中央空调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