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保养服务_中央空调不制冷维修案例 | 制冷故障处理实例_中央空调行业资讯
2025-07-25

在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制冷效果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设备老化、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中央空调常常会出现“不制冷”的故障。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维修案例,详细分析中央空调不制冷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也为用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案例背景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夏季高峰时段出现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效果明显下降的情况。用户反馈室内温度偏高,部分区域甚至完全没有冷气输出。该系统为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服务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采用某知名品牌多联机设备,投入使用已有8年时间。
二、初步排查
接到报修后,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初步检查:
- 检查室内机运行状态:所有室内机均正常启动,风机运转正常,但出风口温度偏高,说明制冷剂循环或压缩机工作异常。
- 检查室外机运行状态:室外机压缩机启动后运行声音异常,排气压力偏低,冷凝器表面温度不均匀。
- 检测制冷剂压力:使用压力表检测发现系统低压侧压力偏低,高压侧压力略高,存在明显异常。
- 检查是否有明显泄漏点:未发现明显油渍或制冷剂泄漏痕迹。
三、深入诊断
根据初步检测结果,怀疑系统存在制冷剂不足或压缩机效率下降的问题。为进一步确认,维修人员进行了以下操作:
- 回收系统制冷剂:将系统内剩余制冷剂回收后,检测发现制冷剂量明显不足,仅为标准量的60%左右。
- 进行气密性测试:对整个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加压测试,发现压力在24小时内下降了约15%,说明系统存在微漏。
- 检查电子膨胀阀:通过检测发现部分电子膨胀阀开度异常,存在卡滞现象,影响制冷剂流量调节。
- 检查压缩机运行电流:压缩机电流高于正常值,说明压缩机负荷较大,可能因制冷剂不足导致运行异常。
四、维修处理过程
- 查找并修复泄漏点:通过对系统管路、接头、阀门等部位进行重点检查,最终在某室内机与主管道连接处发现一个微小裂缝,导致制冷剂缓慢泄漏。更换该连接件并重新焊接。
- 更换电子膨胀阀:对存在问题的电子膨胀阀进行更换,确保制冷剂流量正常调节。
- 抽真空并重新充注制冷剂:对系统进行彻底抽真空处理(真空度达到-0.1MPa并保持30分钟),然后按照厂家标准重新充注制冷剂。
- 清洗冷凝器与蒸发器:对室外机冷凝器和室内机蒸发器进行清洗,清除积灰,提升换热效率。
- 测试系统运行状态:完成维修后,重新启动系统,测量出风口温度恢复正常,系统高低压压力均符合标准,压缩机电流稳定。
五、维修效果评估
维修完成后,连续三天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 室内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24℃±1℃);
- 室外机运行平稳,无异常噪音;
- 制冷剂压力稳定,无再次泄漏现象;
- 用户反馈制冷效果明显改善,整体满意度高。
六、经验总结
此次中央空调不制冷故障的处理过程中,暴露出几个典型问题:
- 制冷剂泄漏是常见但隐蔽的故障源,需通过专业检测手段才能准确判断;
- 电子膨胀阀故障容易被忽视,但在多联机系统中其作用至关重要;
- 系统维护不到位是导致此类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定期清洗、检测、保养应成为常态;
- 压缩机长期在缺氟状态下运行,容易造成过热、过载甚至损坏,影响系统寿命。
七、建议与维护措施
为了延长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保障制冷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保养,包括清洁滤网、检查制冷剂压力、测试电气系统;
- 建立系统运行日志,记录压力、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便于及时发现异常;
- 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先选用节能型压缩机和环保型制冷剂;
- 培训专业维护人员,提高其对新型多联机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
八、结语
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商业、办公、医疗等场所至关重要。面对“不制冷”这类常见故障,维修人员应具备系统的诊断能力,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用户也应重视系统的日常维护,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与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