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凝器作为核心部件之一,承担着将制冷剂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重要功能。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制冷效率和稳定性。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冷凝器因材质老化、焊接缺陷、腐蚀、振动等原因,常常出现漏水问题。这不仅影响设备性能,还可能对建筑结构和周边设备造成损害。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的中央空调冷凝器补漏维修案例,深入分析漏水原因、维修过程及后续维护建议,为行业从业者和用户单位提供参考。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夏季高峰期运行中央空调系统时,发现主机运行异常,制冷效果下降,且冷凝水排水管周边出现明显渗水现象。维修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冷凝器壳体表面有水珠凝结并持续滴落,初步判断为冷凝器内部管束泄漏,导致冷却水与制冷剂发生串通。
为确认具体漏点,技术人员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冷凝器外部进行扫描,发现局部区域温度异常,进一步结合压力测试和水样检测,最终确认为冷凝器管束存在微小裂缝,导致冷却水渗入制冷剂系统。
该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是壳管式冷凝器,由壳体、管束、封头、支撑板等组成。制冷剂在壳体内流动,冷却水则通过管束内部循环带走热量。正常情况下,两者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互不接触。
本次漏水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针对上述情况,维修团队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
为确保维修安全,首先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停机操作,切断电源与冷却水供应,并对系统进行泄压与残液排放,防止在维修过程中发生意外。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冷凝器两端封头,露出内部管束结构,便于进一步检查与处理。
利用内窥镜对管束内部进行检查,结合水压测试,精确定位破损管束。对确认泄漏的管束采用铜堵头进行封堵,防止冷却水继续进入制冷剂循环系统。本次维修共封堵破损管束12根,占总管束数的3%。
对存在焊接缺陷的部位进行打磨处理后重新焊接,并在焊接完成后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确保焊缝质量。随后对冷凝器内外壁进行除锈与防腐喷涂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为防止再次出现腐蚀问题,维修团队对冷却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清洗,并更换了新的水处理药剂,包括缓蚀剂、阻垢剂与杀菌剂,确保水质稳定。
维修完成后,重新安装冷凝器端盖,注入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系统试运行。通过压力测试、温度监测与能效评估,确认冷凝器运行恢复正常,制冷效率提升至设计值的95%以上。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建议用户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维护管理:
中央空调冷凝器作为关键换热设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能效与使用寿命。本次维修案例表明,冷凝器漏水问题虽常见,但通过科学诊断、精准维修与系统化维护,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提醒广大用户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重视日常保养与水质管理,以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随着中央空调系统的日益普及,维修保养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建议更多企业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对冷凝器等关键部件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从而提升整体运维效率与服务质量。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