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冷链低温环境下人机工程空间设计
2025-09-22

在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中,中药冷链运输与储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流通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中药产品多为天然有机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极为敏感,尤其在低温冷链环境中,若存储与操作条件不当,极易导致药材变质、有效成分流失等问题。因此,在中药冷链的低温环境下,合理的人机工程空间设计不仅关乎药品质量与安全,更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与职业健康。

低温环境通常指2℃至8℃的冷藏区间,部分特殊中药甚至需在-18℃以下冷冻保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生理机能会受到显著影响,如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肌肉灵活性减弱、触觉灵敏度降低等。若操作空间设计不合理,工作人员长时间作业易出现疲劳、动作迟缓、操作失误,甚至引发冻伤等职业伤害。因此,人机工程学在低温冷链空间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空间布局应遵循“流程最短、动线清晰”的原则。中药冷链仓储通常包括收货区、预冷区、存储区、分拣区、包装区和出库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在低温环境下,人员移动受限,热量流失快,因此各功能区之间的衔接必须紧凑高效。建议采用直线型或U型动线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往返行走。同时,高频操作区域(如分拣台、打包台)应尽量靠近主要通道,避免工作人员在低温区长时间滞留。

其次,设备与设施的高度设计需充分考虑人体工学参数。以常见的货架系统为例,中药饮片多采用托盘或周转箱存放,取放频率较高。若货架层高设置不合理,过高则需频繁踮脚或使用登高设备,增加体力消耗;过低则造成空间浪费,影响存取效率。根据我国成年人体尺寸标准,最佳取物高度应位于肩部至腰部之间,即约0.9米至1.5米范围内。在此区间内设置常用药材的存储位,可显著降低操作疲劳。同时,建议在货架两侧加装防撞条与标识灯带,提升辨识度,减少误操作。

操作台的设计同样不可忽视。低温环境下,工作人员常佩戴保暖手套,手指灵活性下降,因此操作台面应保持平整、无尖锐边角,并预留足够的手臂支撑空间。台面高度宜设定在85厘米左右,便于站立作业时保持自然姿态。此外,可在操作台上方安装可调节角度的照明灯具,避免阴影遮挡,提升视觉清晰度。对于需要精细操作的环节(如标签核对、剂量称量),应配置局部放大镜或电子显示屏,辅助视力不足问题。

在环境控制方面,除维持恒定低温外,还需关注空气流动与湿度管理。强风直吹会导致体感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不适感。因此,冷风机出风口应避免正对作业区域,建议采用侧送风或顶部微孔送风方式,实现均匀降温。同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之间,防止药材吸潮霉变或过度干燥开裂。可在关键区域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并联动调控系统。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低温人机空间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可大幅减少人工进入低温区的频次;AGV小车或悬挂链系统实现物料自动输送;语音拣选或AR眼镜辅助作业,降低对纸质单据的依赖,提升准确性。这些技术不仅能减轻人力负担,还能通过数据采集不断优化空间使用效率。

最后,人性化关怀措施不可或缺。应在冷链区域附近设置缓冲过渡间,供人员进出时适应温差;配备暖风设备、热饮供应点及短暂休息区,帮助恢复体温。定期开展低温作业培训,提升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冷链低温环境下的人机工程空间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综合考虑人体生理特征、操作流程、设备布局与环境控制等多重因素。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既能保障中药品质稳定,又能提升作业安全性与效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