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冷链作业区人机工程空间优化设计
2025-09-22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的储存与运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需要低温保存的贵重药材、饮片及制剂。为保障中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和药效安全,中药冷链作业区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许多冷链作业区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人机交互效率低、作业疲劳度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药品质量。因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空间优化设计,已成为提升中药冷链仓储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路径。

首先,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工作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人体结构特征、生理机能和心理需求。在中药冷链作业区中,操作人员需频繁进出低温环境,完成拣选、包装、搬运等任务。若空间布局未充分考虑人体动作范围、视觉可达性及操作舒适度,极易导致作业效率下降和职业伤害风险上升。例如,货架高度设置过高或过低,会迫使工作人员反复弯腰或踮脚取物,长期积累将引发肌肉骨骼疾病;通道宽度不足则影响推车通行,增加碰撞与跌倒概率。

针对上述问题,空间优化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冷链作业区通常包括收货暂存区、冷藏存储区、拣选打包区、出库缓冲区以及设备控制区等。各区域之间应按照物流动线最短原则进行布局,避免交叉往返。建议采用“U型”或“直线型”流程设计,使物料从入库到出库实现单向流动,减少无效移动。同时,不同温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防止冷热空气对流造成温度波动,影响药材稳定性。

第二,科学设定货架与操作台的高度。根据我国成年人体尺寸标准,最佳取物高度应在肩部至腰部之间(约0.8–1.5米)。在此范围内设置常用药材的存放位置,可最大限度降低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对于重型物料,宜采用低位存放,并配备辅助升降装置或地牛转运工具。此外,拣选工作台的高度应可调节,适应不同身高员工的需求,台面边缘应做圆角处理,防止磕碰。

第三,优化照明与视觉环境。低温环境下,人体感官敏感度下降,清晰的视觉指引尤为关键。作业区应配置高显色性LED照明,确保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重点操作区域如标签扫描点、称重台等应加强局部照明。同时,利用色彩区分不同功能区域——如红色标识危险品区、绿色表示合格品区,有助于提高识别效率。电子显示屏应置于视线平视高度,信息简洁明了,减少认知负荷。

第四,注重通风与微气候调控。尽管冷链环境以低温为主,但过度制冷不仅能耗高,还可能引起操作人员不适甚至冻伤。应结合人体热舒适模型,将作业区温度控制在2–8℃的安全区间内,并保证适度湿度(40%–60%),防止药材吸潮变质。同时,加强空气循环系统设计,避免局部结霜或气流死角,确保温湿度均匀分布。

第五,引入智能化设备与人机协同机制。现代中药冷链作业正逐步向自动化转型。可通过部署AGV小车、自动分拣系统、智能温控终端等设备,减轻人工负担。但在人机协作过程中,必须关注接口设计的人性化。例如,手持终端按钮大小应适合戴手套操作,语音提示音量适中且语速可控,报警信号具备多模态反馈(声光结合),以适应嘈杂低温环境下的感知特点。

最后,空间优化不应是一次性的静态设计,而应建立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可通过工效学测评工具(如RULA、OWAS)定期分析作业姿势风险,结合员工反馈不断调整布局。同时,开展岗前人机工程培训,提升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与正确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中药冷链作业区的空间优化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融合药学管理要求与人机工程原理,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作业效率与人员福祉。未来,随着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应用,更加精准、个性化的空间设计方案将成为可能,推动中药现代物流体系迈向智能化、人性化的新阶段。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