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行业新动态供应链本地化趋势明显增强
2025-09-23

近年来,全球空调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化、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交付效率要求的提高,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在空调行业中表现得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空调制造商开始将生产基地向目标市场靠近,重构原有的全球化供应体系,以提升响应速度、降低运营风险,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过去几十年,空调产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中国、东南亚等制造成本较低的地区成为全球空调生产的主要基地,而欧美、中东等消费市场则主要依赖进口。这种模式在经济平稳时期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然而,近年来一系列外部冲击——如新冠疫情引发的运输中断、地缘政治紧张导致的贸易壁垒增加、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暴露出传统长链条供应链的脆弱性。一旦某个环节受阻,整个生产与销售流程便可能陷入停滞。

在此背景下,空调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其供应链战略。许多跨国品牌如大金、开利、LG等已逐步推进“近岸制造”和“区域化布局”。例如,大金在泰国、墨西哥和美国等地扩建生产基地,以服务亚太、拉美和北美市场;开利则加大对欧洲本土工厂的投资,同时在印度建立新的智能制造中心,以满足南亚快速增长的需求。这些举措不仅缩短了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距离,也显著提升了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能力。

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如格力、美的、海尔同样在加速供应链的本地化整合。以美的为例,其近年来持续推进“T+3”订单模式,即从接单到生产、发货仅需三天,这背后正是依托于高度协同的本地供应商网络。通过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美的实现了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就近配套,大幅减少了库存压力和运输时间。与此同时,格力也在珠海、郑州、重庆等地布局全产业链园区,形成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区域化生态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本地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全球化合作,而是更加注重“弹性”与“可控性”的平衡。企业正在采用“多点布局、分散风险”的策略,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例如,在压缩机供应方面,部分企业不再单一依赖日本或韩国厂商,而是扶持国内技术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这种“本地化+自主化”的双重路径,既保障了关键部件的稳定供给,也推动了本土技术能力的提升。

此外,政策环境也在助推这一趋势。多国政府出于能源安全、产业自主和就业保护的考虑,纷纷出台鼓励制造业回流的激励措施。欧盟推出的“绿色新政”要求家电产品具备更高的能效标准,并鼓励本地生产以减少碳足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也包含对本土制造空调设备的税收优惠。这些政策导向促使跨国企业不得不调整其全球产能配置,优先考虑在目标市场本地设厂。

从长远来看,供应链本地化还将深刻影响空调行业的技术创新方向。贴近市场的生产布局使得企业能够更快获取用户反馈,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例如,中东地区对高耐热空调的需求、北欧市场对低温制热性能的关注,都可以通过本地研发中心迅速转化为技术改进方案。同时,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为本地化生产提供了支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实现跨区域工厂的统一调度与数据共享,确保不同生产基地保持一致的质量标准和运营效率。

当然,本地化转型也面临挑战。初期投资成本高、人才储备不足、供应链协同难度大等问题仍需克服。但对于具备战略远见的企业而言,这是一次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未来,谁能构建起高效、灵活、可持续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全球空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

综上所述,空调行业供应链本地化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然趋势。它不仅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现实选择,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客户价值的关键路径。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演进,这一趋势将持续深化,引领空调产业迈向更加智能、绿色和韧性的发展新阶段。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