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空调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市场对空调设备信息透明化、标准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为规范空调设备铭牌信息的标注内容与格式,提升消费者知情权和使用安全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于2024年正式发布《空调设备铭牌信息标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2024版标准”)。该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修订与完善,旨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监管效能,并为用户选购、安装、维护提供权威依据。
一、制定背景与必要性
近年来,空调设备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出于营销目的,在铭牌信息标注上存在模糊、缺失甚至误导性表述的现象。例如,制冷量单位不统一、能效等级标识不清、电源参数标注不全等问题频发,给消费者识别产品性能带来困扰,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纠纷的风险。此外,随着智能空调、变频技术、新冷媒应用的普及,传统铭牌信息已难以全面反映产品的技术特征。因此,制定统一、科学、可操作的铭牌标注标准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24版标准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及主流生产企业共同起草,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前瞻性。
二、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
2024版标准明确了空调设备铭牌必须包含的八大核心信息类别,并对各项内容的标注方式、单位、位置等作出具体规定:
产品基本信息:包括制造商名称、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等。要求使用中文清晰标注,型号命名需符合行业通用规则,避免使用易混淆字符。
制冷/制热能力参数:明确制冷量、制热量必须以“瓦(W)”或“千瓦(kW)”为单位标注,并同时注明测试工况(如GB/T 7725规定的标准工况),不得仅以“匹”作为唯一容量标识。对于多联机系统,还需标明总能力与单台能力。
能效指标:强制标注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值,并同步显示中国能效标识等级(1至5级),字体不得小于6号字。对于出口转内销产品,需转换为国内能效评价体系对应数值。
电气参数:包括额定电压、频率、额定电流、额定功率、电源类型(单相/三相)等,须与实际运行参数一致。对于变频空调,应标注最大输入功率。
制冷剂类型与充注量:要求明确标注制冷剂化学名称与代号(如R32、R410A),并以克(g)或千克(kg)为单位标明充注量。若使用可燃性制冷剂(如R32),必须加注安全警示标识。
噪音值:分别标注室内机和室外机在标准工况下的声功率级(dB),并注明测量方法依据(如GB/T 19584)。
适用气候类型与安装条件:标明产品适用的气候区域(T1、T2、T3类),以及室内外机安装的环境温度范围、海拔限制等关键条件。
安全与认证信息:包括CCC认证标志、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号(如GB 4706.32)、IP防护等级(适用于室外机)等。
此外,2024版标准首次提出“二维码信息延伸”机制。铭牌上应印刷可扫描的二维码,链接至制造商官方页面,提供更详细的技术参数、安装手册、维修网点等数字化信息,实现物理铭牌与数字服务的融合。
三、实施意义与行业影响
该标准的实施将带来多重积极影响。对消费者而言,信息更加透明、统一,有助于理性比较产品性能,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对生产企业而言,推动其提升产品管理规范化水平,强化品牌信誉;对监管部门而言,提供了明确的执法依据,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
同时,标准还鼓励企业采用环保制冷剂、提升能效水平,间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强制标注制冷剂类型,引导消费者关注R290、R32等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制冷剂的应用,推动绿色消费升级。
四、过渡期安排与未来展望
2024版标准自发布之日起设置6个月过渡期,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强制实施。在此期间,企业需完成产品铭牌设计更新、生产线调整及内部培训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专项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依法处理。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空调领域的深入应用,铭牌信息或将进一步智能化。例如,通过NFC芯片实现信息自动读取,或与智能家居系统联动,动态更新运行数据。2024版标准为此类创新预留了接口空间,体现了标准的开放性与可持续性。
总之,《空调设备铭牌信息标注统一标准2024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空调产业向规范化、透明化、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不仅是技术文件的更新,更是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方应协同推进标准落地,共同营造公平、诚信、安全的市场环境,让每一台空调都“明明白白上岗,清清楚楚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