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空调制冷量测试方法新国标详解
2025-11-05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空调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在选购空调时,制冷量作为衡量其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能效表现。为了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家用空调的实际制冷能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2023)以及配套的测试方法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制冷量测试方法》(GB/T 7725修订版),对家用空调制冷量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更新。这一新国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空调行业在测试精度、能效评估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国标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引入了“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与“动态负荷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往的测试方法主要依赖于额定工况下的稳态制冷量测量,即在固定环境温度(如35℃外温、27℃内温)下进行测试。然而,这种静态测试难以反映空调在真实使用环境中频繁启停、负荷波动等复杂工况下的实际性能。新标准则要求在多个温度点(如16℃、19℃、23℃、27℃、30℃、35℃、40℃等)下进行多点测试,并结合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制冷能力和能效比,从而更真实地模拟空调在春、夏、秋三季的运行状态。

此外,新国标对测试设备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测试实验室必须配备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风量测量装置和电功率分析仪,且所有仪器需定期校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测试房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也需满足特定标准,避免外界热量干扰测试结果。例如,室内侧环境舱的空气流速应控制在0.2~0.5 m/s之间,以模拟真实居室的自然对流条件,而室外侧则需模拟不同气候带的典型气象参数,提升测试的代表性。

在测试流程方面,新国标明确了“预运行—稳定运行—数据采集”的三阶段操作规范。空调在正式测试前需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预运行,以消除初始状态偏差;进入稳定阶段后,关键参数(如进回风温度、风量、输入功率等)需连续监测并保持波动在±0.3℃以内至少20分钟,方可进入数据采集阶段。采集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这一流程有效减少了瞬态波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升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标首次将“部分负荷性能”纳入制冷量评估体系。现代变频空调在实际使用中多数时间运行在非满负荷状态,因此仅考核满负荷制冷量已不足以全面反映产品性能。新方法通过设定不同的运行频率或容量输出比例(如40%、70%、100%),分别测试其制冷量和能效,并加权计算综合性能指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优化变频控制算法,也有助于消费者更准确地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空调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表现。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标带来的最大利好是提高了产品标识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根据规定,空调外机铭牌和能效标识上必须明确标注在标准工况下的实测制冷量(单位:瓦或千瓦)、能效比(EER)以及APF值,且不得虚标或模糊表述。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市场流通产品的抽检力度,对虚标制冷量的行为依法处罚,切实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总体来看,新国标在测试理念上实现了从“理想工况”向“真实场景”的转变,在技术细节上强化了测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应用层面则增强了标准的指导意义和监管效力。它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能效方向发展,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选型参考。未来,随着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空调性能测试有望实现在线监测与远程验证,持续提升标准的智能化水平和实用性。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