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作为现代家庭和办公场所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其使用频率和普及率持续上升。然而,在享受舒适温度的同时,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过高的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与工作效率,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长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进行了新一轮修订,进一步提升了对空调噪音控制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在家电产品声学性能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标准更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新设定了不同制冷量等级空调产品的噪音限值。新标准根据空调的额定制冷量划分更细致的产品类别,并针对每一类设定了更为严格的声功率级上限。例如,对于制冷量小于2.5kW的小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最大允许声功率级由原来的48分贝降至45分贝;而对于大型柜式空调,室外机的噪音限值也普遍下调3至5分贝。这一调整充分考虑了当前居民住宅密集、邻里空间紧凑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减少因空调外机运行引发的邻里纠纷。
在测量方法方面,新版标准引入了更加科学、精准的测试流程和技术要求。以往的测量主要依赖于声压级在特定位置的读数,容易受到环境反射、背景噪声等因素干扰,导致结果偏差较大。新标准则强调采用声功率级测量法,通过全消声室或半消声室环境下的多点采样与积分球计算,获取更为真实、可比性强的数据。同时,标准明确规定了测试时空调应处于最大负荷运行状态,并涵盖制冷、制热、除湿等多种工况,确保测试结果全面反映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噪音表现。
此外,新标准还首次将“夜间模式”或“静音模式”的噪音指标纳入规范范围。考虑到许多用户在睡眠时段开启空调,对低噪音有更高需求,标准要求制造商必须在产品说明中标注静音模式下的实测噪音值,并接受监督抽查。此举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也倒逼企业优化风机设计、改进压缩机减震结构、应用新型降噪材料,推动整个行业技术升级。
为保障标准的有效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联合相关检测机构建立统一的认证与监督机制。自新标准正式实施之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空调产品均需通过符合新规的噪音检测,并在能效标识或产品铭牌上明示相关数据。对于不符合限值要求的产品,将不予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不得上市销售。监管部门还将定期开展市场抽检,严厉打击虚标、瞒报噪音参数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从长远来看,空调噪音国家标准的更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完善,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它反映出公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居住环境的安静程度提出了更高期待。与此同时,该标准也为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空调噪音控制或将与房间声学环境联动调节,实现动态降噪,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预见,随着新国标的全面落实,国内空调产品的整体噪音水平将显著下降,消费者将在更加宁静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注重细节打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空调噪音标准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向更高质量生活迈进的重要一步。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