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筑领域的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空调系统作为公共建筑和大型商业综合体中能耗占比最高的设备之一,其运行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为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制定并实施《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明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基本原则。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坚持“按需供冷、动态调节、预防为主、智能控制”的原则。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设定温湿度参数,避免过度制冷或制热。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低于26℃,冬季供暖温度不宜高于20℃。同时,应根据室外气象条件、人员密度、使用时段等动态调整运行策略,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设备运行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台账制度。各用能单位需记录空调主机、水泵、冷却塔、风柜等关键设备的启停时间、运行负荷、能耗数据及故障情况,定期进行数据分析,评估系统运行效率。对长期低效运行或频繁故障的设备应及时检修或更换,确保系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同时,应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重点检查冷凝器结垢、过滤网堵塞、阀门泄漏等问题,防止因维护不当导致的额外能耗。
控制系统是实现空调节能的关键环节。应推广使用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BAS),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集中监控与自动调节。通过设定分时分区控制策略,在非高峰时段或无人区域自动降低运行负荷或关闭设备。例如,办公建筑可在夜间、周末自动进入节能模式;商场可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节新风量和送风温度。此外,应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免费冷却资源,在春秋季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运行,减少机械制冷能耗。
水系统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冷冻水与冷却水系统的流量匹配直接影响主机效率。应定期校核水泵运行工况,避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造成输送能耗增加。建议采用变频技术对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进行调速控制,根据实际负荷调节流量和风量,实现按需供给。冷却塔应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定期清理填料,确保布水均匀,并根据湿球温度优化风机启停逻辑。
能源计量与监测体系的建设是实施节能管理的基础。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分项计量装置,对空调主机、水泵、冷却塔等主要用电设备进行独立电表计量,并接入能源管理系统(EMS)。通过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识别节能潜力。鼓励开展空调系统能效对标工作,定期与同类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比较,查找差距并制定改进措施。
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节能措施落地的重要支撑。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节能运行培训,提升其对设备原理、控制逻辑和节能技术的理解与操作能力。同时,应建立健全节能考核机制,将空调系统能耗指标纳入部门或岗位绩效考核范围,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此外,应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如采用高效磁悬浮冷水机组、蒸发冷却技术、热回收新风机组等先进设备,提升系统整体能效水平。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探索光伏空调、冰蓄冷、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的集成应用,进一步降低电网峰值负荷和运行成本。
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节能专项检查,推动节能标准的落实。对于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单位,应责令整改并限期达标。同时,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实施节能改造。
综上所述,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备管理、控制优化、人员培训、制度建设和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持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低碳运行,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