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空调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化、变频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空调设备在提升能效与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挑战。为确保空调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并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电磁兼容要求 第2部分:空调器》(GB 4343.2-202X)新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空调设备电磁兼容性(EMC)测试迈入新阶段。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空调设备而言,其内部包含压缩机、风机、变频模块、控制电路等高频开关元件,在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电磁发射,同时也可能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控制失灵、通信中断甚至设备损坏。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EMC测试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升用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标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主要体现在测试项目更全面、限值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更高。首先,新标准增加了对智能空调通信模块的EMC要求,特别是针对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功能的抗扰度测试,填补了以往标准在智能互联场景下的空白。其次,在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方面,新标准采用了更为精确的测量方法,要求在多种运行模式下进行测试,包括制冷、制热、除湿、待机等状态,确保设备在全工况下的电磁性能稳定。
此外,新国标还强化了抗扰度测试的要求。例如,静电放电(ESD)试验等级由原来的接触放电4kV提升至8kV,空气放电由8kV提升至15kV,以模拟更严酷的使用环境;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频率范围扩展至6GHz,覆盖了5G通信频段,有效应对现代家庭中高密度无线设备共存带来的干扰风险。同时,新增了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确保空调在电网波动情况下仍能可靠运行,避免频繁重启或误动作。
在测试方法上,新国标引入了“全载测试”理念,即空调需在实际安装状态下,连接所有配套部件(如室外机、室内机、电源线、信号线等)进行整体测试,而非仅对单个模块进行检测。这一变化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电磁兼容性能。同时,标准还明确了测试环境的布置要求,如测试场地的屏蔽效能、接地方式、辅助设备的选择等,提升了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相关标准,如IEC 61000-6系列,并结合我国空调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市场现状进行了本土化调整。这不仅有助于国内企业顺利通过出口认证,提升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空调EMC标准的统一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于空调制造企业而言,新国标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产品设计优化,如改进电路布局、增加滤波电路、选用低噪声元器件等,以满足更严格的EMC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促使企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创新”转变。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质量管控体系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消费者角度看,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未来上市的空调产品将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电磁污染水平,尤其在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设备间的协同稳定性将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更加流畅安全。
总体来看,空调设备电磁兼容性测试新国标的出台,是我国家电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完善了技术规范体系,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电磁兼容性将成为衡量家电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相关企业应积极适应标准变化,加强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共同推动我国空调产业向绿色、智能、可靠的方向不断迈进。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