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新标准发布
2025-11-0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空调通风系统在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科学的卫生管理标准,部分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存在清洗不及时、维护不到位、微生物滋生等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共同发布了《公共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卫生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

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公共建筑空气质量管理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标准适用于办公楼、商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体育场馆等各类人员密集型公共建筑,涵盖了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检测及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标准明确提出,空调通风系统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强化全过程管理,确保系统运行安全、高效、卫生。

在系统设计阶段,新标准要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建筑必须将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性能纳入整体设计考量。例如,风管材料应具备抗菌、防霉、易清洁的特性;空气处理设备应配备高效过滤装置,能够有效拦截PM2.5、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气流组织能力,避免出现空气死角或交叉污染。此外,对于医院、实验室等特殊场所,还需设置独立的新风与排风系统,并满足负压或正压控制要求,防止病原体扩散。

在运行与维护方面,新标准首次明确了定期清洗与消毒的强制性周期。一般公共建筑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和消毒,而医院、幼儿园、养老机构等高风险场所则需每年至少清洗一次。清洗过程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并留存完整的清洗记录和影像资料,供监管部门抽查。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日常巡检制度,要求管理人员每月检查过滤网、冷凝水盘、风机等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积尘、积水、霉变等问题。

为确保标准落地执行,新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与检测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抽查人流密集场所的空调系统卫生状况。同时,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空气质量评估,采用先进的微生物采样、颗粒物监测等技术手段,对送风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检测结果将向社会公开,并纳入建筑信用管理体系,对拒不整改或多次不合格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响应措施。当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空气传播风险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暂停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空调系统,或切换至全新风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空气再循环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应加强室内外空气交换频率,必要时启用空气净化设备,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应急防护要求。

此外,新标准也注重科技赋能与智能化管理。鼓励公共建筑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CO₂浓度、PM2.5、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系统运行状态,实现故障预警和远程调控。一些先进地区已开始试点“智慧空调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多栋建筑空调系统的集中监管,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公众参与也是新标准实施的重要一环。管理部门将通过宣传手册、公益广告、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空调系统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同时,设立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鼓励市民对空调系统脏乱差、长期未清洗等现象进行监督举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总体来看,此次发布的《公共建筑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新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制度空白,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对人居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随着标准的逐步推广实施,预计将有效降低因空调系统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提升公共空间的健康安全水平。未来,相关部门还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我国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