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空调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最新标准更新
2025-1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消费者对空调能效与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变频空调在市场中的普及率持续攀升。为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近期发布了《变频空调性能测试方法》的最新国家标准(GB/T 7725—2023),替代了原有的GB/T 7725—2019版本。此次更新不仅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也进一步强化了对空调系统综合性能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次标准修订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测试的精准性、适用性和公平性。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针对变频空调运行特性复杂、工况多变的特点,优化了测试条件设定和数据采集方式。特别是在制冷、制热能力、能效比(EER/COP)、部分负荷性能及低温制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升级。

首先,在测试工况设置方面,新标准引入了更多贴近实际使用环境的测试点。例如,增加了“中间负荷”测试工况(如制冷时室外温度为35℃、室内为27℃,压缩机频率处于中等水平),以更真实地反映空调在日常使用中的能耗表现。此外,针对北方冬季采暖需求,新标准提高了低温制热性能的测试要求,新增-15℃超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与能效测试项目,并规定在此条件下制热COP不得低于2.0,推动企业提升低温环境下变频空调的运行稳定性与制热效率。

其次,在能效评价体系上,新标准全面采用全年性能系数(APF)作为核心指标,并细化了不同气候区的加权计算方法。相较旧版标准,新版APF计算模型更加科学,将全年运行划分为制冷季、过渡季和制热季,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典型气象数据赋予相应权重。例如,寒冷地区制热权重提升至60%,而炎热地区则侧重制冷性能占比。这一调整有助于引导企业根据地域需求优化产品设计,避免“一刀切”的能效达标现象。

第三,动态响应性能测试被正式纳入标准范畴。考虑到变频空调在启动、调温、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频繁频率调节,新标准首次提出“温度响应时间”和“频率调节平稳度”两项动态性能指标。测试要求空调在设定温度变化后,室内温度达到新设定值90%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同时压缩机频率波动幅度应控制在±15Hz以内。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的量化评估能力,也倒逼企业在控制算法和传感器精度方面加大研发投入。

测试设备与数据采集方面,新标准对实验室环境控制、风量测量装置、温湿度传感器精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环境侧空气温度波动需控制在±0.3℃以内,室内侧风速测量点由原来的3个增加至5个,确保气流分布均匀性。同时,规定所有测试数据必须通过自动化采集系统实时记录,采样频率不低于每秒一次,有效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与权威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更新还加强了对待机功耗与智能功能影响的考量。新标准明确要求,在非运行状态下,空调的待机功率不得超过1.0瓦,并鼓励厂商采用低功耗通信模块(如蓝牙Mesh、NB-IoT)以降低长期待机能耗。对于具备Wi-Fi远程控制、语音交互等功能的智能空调,标准要求在开启智能功能时,额外增加的功耗不得超过基础待机功耗的20%,防止智能化带来“能效倒退”。

从实施层面来看,新标准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设有6个月的过渡期。在此期间,生产企业需完成产品重新检测与能效备案,检测机构也需完成设备校准与人员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市场上在售产品的抽查力度,重点检查标注能效等级与实测值的一致性,严厉打击虚标行为。

总体而言,GB/T 7725—202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变频空调性能测试迈入精细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它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公正的技术依据,也为消费者选购高能效、高性能产品提供了可靠参考。未来,随着热泵技术、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空调标准体系还将进一步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材料可回收性等方向拓展,推动整个家电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应积极适应新标准带来的挑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真正实现“节能不降质、高效更舒适”的产品升级目标。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