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系统在各类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及住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管承担着输送冷热空气的关键任务。然而,风管材料的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消防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劣质或不合规的风管材料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对空调系统风管材料的防火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标准,以提升建筑防火安全水平。
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23)以及配套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其中对空调风管材料的防火性能作出了明确且更加严苛的规定。新国标的核心目标是:确保风管在火灾发生时具备足够的耐火极限,防止火焰和高温烟气通过风管系统快速扩散,同时减少有毒烟气的释放,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根据新标准,所有用于建筑内的空调风管,无论其安装位置是否处于防火分区边界,均需满足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具体而言,风管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级(难燃材料),严禁使用B2级(可燃)及以下等级的材料。对于设置在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特殊区域的风管,必须采用A级不燃材料,如镀锌钢板、不锈钢板、无机玻璃钢风管等。此外,复合材料风管(如酚醛、聚氨酯泡沫夹芯板)若用于此类场所,其外覆层和内衬也必须达到A级不燃标准,且夹芯材料需通过国家指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测试。
新国标还首次引入了“耐火风管”的概念,并明确了其技术指标。所谓耐火风管,是指在标准火灾试验条件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结构完整性和隔热性能的风管系统。例如,在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避难层排烟系统、消防补风系统中使用的风管,必须具备不低于1.0小时的耐火极限;而对于穿越防火墙、防火隔墙或设置在避难走道中的风管,则要求耐火极限达到1.5小时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除采用金属风管外,还可通过加装防火板、涂刷防火涂料、设置防火包覆层等方式进行增强处理,但所有方案均需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耐火试验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对风管连接件、密封材料和保温层也提出了同步的防火要求。例如,风管法兰垫片、密封胶、保温棉等辅助材料同样不得低于B1级,保温层若采用有机材料,必须具备低烟、低毒特性,并通过GB/T 20284《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和GB 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的相关测试。这标志着风管系统的防火管理已从单一主材控制转向全系统、全过程的安全把控。
为确保新国标的有效实施,主管部门加强了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设计单位在图纸中必须明确标注风管材料的防火等级和耐火极限要求;施工单位须提供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明;监理和验收单位则需对照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进行现场核查,必要时进行抽样送检。对于违规使用不合格材料的行为,将依据《消防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追究相关责任。
此外,新国标的实施也推动了风管材料行业的技术升级。传统易燃的有机复合风管正逐步被高性能无机复合风管、金属风管或新型纳米阻燃材料所替代。一些领先企业已研发出兼具轻质、保温、高强和优异防火性能的新型风管产品,不仅满足新国标要求,还提升了系统的能效表现。
总体来看,空调系统风管材料防火性能新国标的确立,是我国建筑防火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提高了建筑在火灾中的被动防御能力,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新型阻燃技术和绿色建材的发展,风管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将进一步提升,助力构建更加安全、健康、智慧的城市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