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式空调机组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2025-11-05

多联式空调机组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暖通空调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室内环境舒适度以及运行经济性。为规范多联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与能效水平,我国制定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标准(GB/T 18837)。该标准系统规定了多联式空调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流程、试验条件、测量参数及数据处理方法,是产品认证、质量监督和技术研发的重要依据。

标准适用于以空气为冷(热)源,采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通过一个或多个室外机连接多个室内机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EER)、性能系数(COP)、输入功率、风量等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依据稳态测试原理,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测试前需对被测机组进行充分准备。包括确认机组安装符合制造商要求,管路连接完整且无泄漏,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并完成必要的预运行调试。同时,测试环境应满足标准规定的温湿度控制精度要求:室内侧环境温度控制在27±0.5℃(干球)/19.5±0.3℃(湿球),室外侧为35±0.5℃(干球)/24±0.3℃(湿球)用于制冷测试;制热测试时,室外侧为7±0.5℃(干球)/6±0.3℃(湿球),室内侧为20±0.5℃。环境室的空气流场应均匀稳定,避免气流短路或干扰。

测试过程中,需使用经过校准的高精度仪器对多项参数进行同步采集。包括空气干湿球温度、空气流量、制冷剂压力与温度、电功率等。空气侧热量法是测定制冷/制热量的主要方法,通过测量通过室内机或室外机换热器的空气流量及其进出口焓差计算得来。空气流量通常采用标准喷嘴、皮托管或风量罩进行测量,要求测量装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于多联机系统,由于存在多个室内机并联运行,必须分别测量各室内机的风量与温差,再进行加权汇总,以获得总能力。

输入功率的测量应覆盖整个系统的耗电部分,包括压缩机、风机、电子膨胀阀、控制电路等。测量仪表的精度等级不得低于0.5级,采样频率应足够高以捕捉瞬态波动。所有测量数据应在系统运行稳定后连续采集至少30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稳定性判断标准为:主要参数(如进出口温度、功率)在10分钟内的变化幅度不超过规定限值。

在数据处理方面,标准明确了各项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例如,制冷量等于各室内机空气侧吸热量之和,制热量为各室内机放热量之和。能效比EER定义为制冷量与总输入功率之比,COP则用于制热工况。此外,标准还引入了“综合性能系数”(IPLV)和“综合制热性能系数”(HSPF)的概念,用于评价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全年能效表现。这些指标通过加权计算不同负荷率下的EER或COP得出,更贴近实际使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变频技术的普及,多联机的运行特性呈现非线性特征,因此标准特别强调测试应在额定频率和最大/最小运行频率下分别进行,以全面评估机组性能范围。同时,针对低温制热工况,标准还规定了除霜性能的测试方法,要求记录除霜周期、除霜时间及除霜期间的能力损失,确保机组在寒冷地区仍具备可靠制热能力。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该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新版标准更加注重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性能、部分负荷效率以及环保制冷剂的适应性测试。同时,鼓励采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平台,提高测试效率与数据可靠性。

综上所述,《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标准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也推动了产品技术进步和能效提升。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该标准开展产品设计与质检,检测机构须依规执行测试程序,共同保障市场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与能效真实性。对于用户而言,了解该标准有助于理性选择高效节能的产品,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