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系统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住宅及工业场所。其运行的稳定性、能效水平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与能源消耗效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技术规程,对于保障系统高效、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动态监控、精细调控”为基本原则。首先,在系统启动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源连接、制冷剂压力、风机运转状态、过滤器清洁度以及控制系统参数设置等。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制度,实时监测压缩机工作电流、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进出水温差、风量等关键参数,并定期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
控制策略的优化是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季节变化、室内外温湿度差异以及人员活动规律,合理设定空调运行模式与温度设定值。例如,在过渡季节可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或新风预冷方式降低能耗;在夏季高温时段,则应避免过度降温,推荐室内温度设定在25℃~27℃之间,既保证舒适性又节约能源。同时,应充分利用楼宇自控系统(BAS)实现空调设备的定时启停、负荷调节和联动控制,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
日常维护保养是确保空调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应建立分级维护制度,分为日常巡检、月度保养、季度检修和年度大修四个层级。日常巡检主要关注设备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或异味、冷凝水排放是否畅通等;月度保养则包括清洗空气过滤网、检查皮带张紧度、紧固电气接线端子等工作;季度检修需对冷凝器、蒸发器进行内部清洁,检测制冷剂充注量,校验传感器精度;年度大修则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内容涵盖压缩机性能测试、电机绝缘检测、管道防腐处理、控制系统软件升级等深度维护项目。
水系统管理在中央空调运行中尤为关键。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易产生结垢、腐蚀和微生物滋生问题,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并缩短设备寿命。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控制pH值、电导率、浊度及微生物含量在标准范围内。建议安装自动加药装置,持续投加缓蚀剂、阻垢剂和杀菌灭藻剂。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冲洗和化学清洗,清除管壁沉积物。对于开式冷却塔,还应加强填料清洁与风机维护,防止灰尘和生物膜堆积影响散热效果。
风系统维护也不容忽视。送回风口应定期清扫,避免积尘影响气流组织;风管内部宜每两年进行一次专业清洗,特别是医院、实验室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变风量(VAV)系统还需定期校准风阀执行机构和压差传感器,确保调控精度。此外,新风系统中的初效、中效甚至高效过滤器应按使用周期及时更换,防止因阻力增大导致风机能耗上升或送风量不足。
对于多联机(VRF)系统,除常规检查外,应特别注意冷媒管路的密封性检测,避免泄漏造成制冷能力下降和环境污染。室外机周围应保持良好通风条件,定期清理翅片上的灰尘和杂物,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利用厂家提供的远程监控平台,可实现故障预警和运行数据分析,提升维护响应速度。
安全管理贯穿于空调系统运行维护全过程。所有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熟悉设备结构原理和应急预案。在进行高压作业、高空作业或涉及制冷剂回收时,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规程。废弃制冷剂应按照环保法规统一回收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综上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分级维护责任、强化技术培训与监督考核,才能真正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可靠运行,为用户提供持久稳定的舒适环境,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助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