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行业关注的重点。作为家庭和商业建筑中耗电量较大的电器之一,空调的能效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体电力消耗和碳排放。为此,我国在2024年对《空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进行了新一轮更新,旨在进一步提升空调产品的能效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次标准更新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主要针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包括分体式、多联机、移动式等常见类型)的能效指标进行修订。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能效门槛,并优化了能效等级划分方式,更加科学地反映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节能表现。
首先,新版标准对空调的“能效限定值”进行了显著提升。所谓能效限定值,是指市场准入的最低能效要求,低于该值的产品将不得生产、销售。2024年更新后的能效限定值较此前版本平均提高了约15%至20%,这意味着市场上所有新上市的空调必须具备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对于制冷量在3.2kW以下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的最低限值从原来的3.60提升至4.20,接近原一级能效水平。这一调整将加速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机型,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其次,能效等级的划分也进行了优化。新版标准继续沿用五级能效等级体系,其中一级为最高能效,五级为最低准入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标准引入了更精细化的测试工况和加权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实际使用环境。例如,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和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空调的运行负荷差异较大,新版标准通过增加季节性性能系数(如冷季和热季的加权APF)来更真实地反映产品在全年的综合能效表现。这种动态评估方式有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所处地域选择更合适的高效机型。
此外,本次标准更新还特别加强了对变频空调的能效考核。随着变频技术的普及,其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新标准对变频空调的低负荷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企业优化压缩机控制算法、提升换热器设计水平,从而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实现更低能耗。同时,标准还增加了对智能控制功能的能效影响评估,引导厂商开发真正节能的智能化产品,而非仅以“智能”为营销噱头。
值得一提的是,2024版标准还首次将部分商用空调纳入统一能效管理体系。以往,家用与商用空调的能效标准相对独立,导致部分中小型商用机型存在监管空白。此次修订明确将额定制冷量在14kW以下的商用多联机、风管机等纳入适用范围,填补了政策漏洞,有助于实现全品类空调产品的能效统一监管。
为了确保新标准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已设定过渡期。自2024年7月1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空调产品必须符合新能效标准;在此日期前生产并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可继续销售至库存清空。这一安排既给予企业足够的技术改造和库存消化时间,也避免了市场短期内出现供应紧张或价格剧烈波动。
从长远来看,此次能效标准的升级将带来多重积极效应。一方面,据测算,若全国空调产品全面达到新一级能效水平,每年可节电超过3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万吨;另一方面,高标准也将倒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压缩机、电机、电子控制等核心部件的技术进步,增强我国空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2024年空调能效标准的更新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关乎每一户家庭的用电成本,更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局。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标准持续完善,高效、智能、环保的空调产品将成为主流,真正实现“清凉一夏”与“绿色低碳”的和谐共生。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