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噪声控制技术规范最新要求说明
2025-11-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设备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室内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控制空调设备噪声,保障居民生活品质,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近年来陆续更新和完善了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最新发布的《空调设备噪声控制技术规范》对噪声限值、设计原则、施工安装及检测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系统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噪声限值方面,新规范根据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进一步细化了室内外噪声排放标准。例如,住宅类建筑室内空调运行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不得超过35 dB(A),而医院病房、学校教室等功能性空间则要求更低,通常不超过30 dB(A)。室外方面,临近住宅、学校等敏感区域的空调外机或冷却塔,其边界噪声白天不得超过55 dB(A),夜间不得高于45 dB(A)。这些限值的设定充分考虑了人体对噪声的敏感度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声学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其次,在空调系统设计阶段,新规范强调“源头控制”与“传播路径控制”并重的原则。设计单位应在方案初期就开展噪声预测与评估,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采用变频压缩机、高效低噪风机、静音型冷却塔等。同时,应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避免将高噪声设备设置在靠近卧室、书房等安静区域的位置。对于中央空调系统,风管设计需控制气流速度,防止因风速过高引发气流再生噪声。一般建议主风管风速不超过8 m/s,支管风速控制在5 m/s以内,并在关键部位设置消声器或消声弯头,以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在设备安装环节,新规范对隔振、隔声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所有空调设备,尤其是风机盘管、冷水机组、水泵和冷却塔,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隔振装置,如橡胶隔振垫、弹簧减振器或组合式隔振台座。其中,对于重量较大或振动较强的设备,推荐使用可调式弹簧减振器,并确保其固有频率低于设备扰动频率的1/3,以实现有效隔振。此外,设备基础应与建筑结构之间设置弹性连接,避免形成“声桥”,导致振动通过结构传播。

管道系统的隔振同样不可忽视。新规范要求冷媒管、水管穿越墙体或楼板时,应采用柔性套管或减振吊架,并在关键节点加装软接头,以阻断结构传声路径。对于风管系统,除常规保温材料外,还应根据噪声等级选择带有吸声内衬的复合风管,或在普通风管外包裹吸声材料,提升整体隔声性能。

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新规范强化了过程监督与验收机制。施工单位须编制专项噪声控制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实施。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与噪声测试,重点检测设备本体噪声、风口出风噪声及室内背景噪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点布置应具有代表性,测试时间应覆盖不同工况(如最大负荷运行状态),并采用经过校准的声级计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范还首次引入了“全生命周期噪声管理”的概念,鼓励建设单位在项目运维阶段定期开展噪声监测与设备维护。例如,建议每两年对冷却塔填料、风机叶片、电机轴承等易损部件进行检查与更换,防止因设备老化导致噪声升高。同时,物业管理方应建立噪声投诉响应机制,及时排查和处理噪声异常情况,提升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最新版《空调设备噪声控制技术规范》不仅提升了噪声控制的技术门槛,更推动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各相关单位应深入理解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降噪措施,切实改善建筑声环境质量。未来,随着新材料、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空调噪声控制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为营造宁静、健康的人居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