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自动控制逻辑编程新行业标准
2025-11-05

随着建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空调系统作为现代楼宇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和控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能耗与用户体验。近年来,国内暖通空调(HVAC)行业在自动化、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控制系统智能化方面,传统的固定逻辑控制已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为此,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机构联合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了《空调系统自动控制逻辑编程新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标志着我国空调系统控制技术迈入规范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新标准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运行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同时推动控制逻辑的模块化、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该标准首次系统性地定义了空调控制逻辑的编程框架、数据接口规范、控制策略分类以及安全冗余机制,为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孤岛”和“协议壁垒”问题。

在控制逻辑架构方面,新标准提出了“分层控制+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底层为设备级控制,负责风机、压缩机、水泵等执行单元的实时启停与调节;中间层为区域级协调控制,根据温度、湿度、CO₂浓度等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送风量与冷热量分配;顶层为全局优化控制,结合气象预测、电价波动和建筑负荷特性,实现多系统协同节能。这种分层结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也增强了故障隔离能力。

新标准特别强调了控制逻辑的“自适应学习”能力。通过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负荷预测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策略,系统能够根据历史运行数据自动优化参数设定,减少人工干预。例如,在办公建筑中,系统可识别工作日与节假日的使用模式差异,提前调整预冷/预热时间;在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则可根据人流监测数据动态调节新风量,既保障空气质量,又避免能源浪费。

在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方面,新标准推荐采用IEC 61131-3国际标准中的结构化文本(ST)和功能块图(FBD)作为主要编程方式,并鼓励支持Python等高级语言的嵌入式脚本扩展。这一规定兼顾了工业控制的可靠性与现代软件开发的灵活性,便于技术人员快速构建复杂控制逻辑。同时,标准要求所有控制程序必须具备版本管理、逻辑校验和在线调试功能,确保系统升级过程的安全可控。

接口标准化是本次新标准的另一大亮点。明确规定了BACnet/IP、Modbus TCP及MQTT等主流通信协议的使用场景与数据点命名规则,实现了不同品牌控制器之间的无缝对接。例如,冷水机组的运行状态、冷冻水供回水温度、阀门开度等关键参数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标签格式发布,便于上位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与数据分析。

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设了控制逻辑的“安全边界”机制。当检测到极端天气、设备故障或网络攻击风险时,系统将自动切换至预设的安全运行模式,如关闭非关键回路、启动备用电源或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此外,所有远程访问必须经过双向认证和加密传输,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

为推动标准落地,相关部门已启动示范工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医院、机场、数据中心等典型建筑开展试点应用。初步测试结果显示,采用新标准编程的空调系统平均节能率达到18%以上,故障响应时间缩短40%,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并非强制性技术法规,而是作为推荐性行业指南发布,旨在引导企业逐步过渡。但可以预见,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符合新标准的空调控制系统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

未来,随着5G、边缘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合,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将向“预测性维护”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演进。新标准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各设计院、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商应积极组织培训,更新技术规范,共同推动我国暖通空调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