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能效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原有空调产品铭牌信息标注标准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为规范行业秩序、提升产品质量透明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产品铭牌信息标注要求》国家标准(GB/T 17758—2023),该标准已于2024年正式实施,对空调产品铭牌信息的标注内容、格式、位置及可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加系统、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新标准首先强化了铭牌信息的完整性与强制性。根据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家用空调产品,包括分体式、窗式、移动式及多联机等类型,必须在产品显著位置固定耐久性铭牌,并清晰标注以下核心信息: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制冷量、额定制热量(适用于热泵型)、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输入功率、能效等级、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或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制冷剂类型及充注量、生产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商名称及地址、执行标准号等。其中,制冷剂类型和充注量的标注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旨在响应环保政策,便于回收与维修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能效信息方面,新标准进一步细化了能效标识与铭牌信息的协同要求。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必须与国家统一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保持一致,并在铭牌上明确标示“能效等级”和“APF值”(对于冷暖型空调)或“SEER值”(对于单冷型空调)。同时,标准强调不得使用模糊表述如“高效”“节能型”等未经认证的宣传用语,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此外,对于变频空调,还需注明是否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及相关技术说明,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新国标还特别关注铭牌的物理属性与可读性。铭牌应采用不易褪色、耐磨损的材质制作,确保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信息清晰可辨。文字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字体应为标准黑体或等线体,禁止使用艺术字体或斜体字影响识别。所有信息须以中文为主,若标注外文,需与中文内容对应且字号不得大于中文。铭牌应牢固安装于空调室内机或室外机的非拆卸部件上,通常建议位于背部或侧面易于查看但不影响外观的位置。
针对多联式空调系统(即中央空调),新标准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标注要求。每台室外机和室内机均需配备独立铭牌,标明其所属系统编号、容量比例、连接方式及通信协议等信息,以便于安装、维护和故障排查。同时,系统整体的总制冷/制热量、综合能效比(IPLV)也应在主控设备或说明书显著位置予以说明,并与铭牌数据保持一致。
为加强监管与追溯能力,新标准引入了“一机一码”机制。每台空调产品铭牌上必须包含唯一的电子身份编码(如二维码或条形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获取产品备案信息、能效数据、售后服务渠道及真伪验证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信息透明度,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还明确了企业责任与违规处罚措施。生产企业应对铭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若发现虚标能效、隐瞒制冷剂类型或篡改出厂信息等行为,将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情节严重的将被取消能效标识备案资格并公开通报。
总体来看,空调产品铭牌信息标注新国家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家电行业在标准化、规范化和绿色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认知能力,促进理性选购,也倒逼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制造精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空调铭牌或将逐步向数字化标签过渡,实现信息动态更新与远程交互,进一步拓展其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价值。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在选购空调时应养成查看铭牌信息的习惯,重点关注能效等级、制冷量匹配、制冷剂环保性等关键参数,避免被夸大宣传所误导。同时,保留好产品铭牌照片及购买凭证,便于后续安装、维修和维权使用。只有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共同遵守标准、尊重规则,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透明、可持续发展的空调消费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