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家用空调普及率的持续提升,空调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分体式空调的拆装与回收已成为家电服务行业的重要环节。为规范操作流程、保障人员安全、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国家相关部门于近期发布了《家用分体空调拆装回收操作规程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对空调拆卸、安装及制冷剂回收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家电循环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标准首先强调了作业人员的专业资质与培训要求。所有从事空调拆装与回收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接受安全操作和环保知识培训。企业需建立完整的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确保每位技术人员具备识别不同型号空调结构、正确使用专用工具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举旨在从源头杜绝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问题。
在拆卸作业方面,新标准细化了操作流程。作业前,技术人员必须切断电源并确认无电状态,严禁带电操作。对于挂壁式室内机,应先拆除面板和导风板,再断开排水管与电气连接线,最后平稳取下主机。室外机拆卸则需优先处理制冷剂回收,关闭高低压阀门后使用专业回收设备将冷媒抽至储存罐中,严禁直接排放至大气。制冷剂回收率不得低于95%,并对R22、R410A等常见类型进行分类储存,防止混合污染。
针对高空作业风险,新标准强化了安全防护措施。凡涉及室外机拆卸且作业高度超过2米的,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带,并设置可靠的固定锚点。作业区域下方应设立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提倡使用吊篮、升降平台等辅助设备替代人工攀爬,最大限度降低坠落风险。对于老旧墙体或支架锈蚀严重的安装环境,技术人员须进行结构评估,必要时暂停作业并通知用户整改。
在安装环节,新标准突出强调了环保与能效匹配原则。安装位置应避开阳光直射、热源干扰及通风不良区域,确保散热效果。室内外机连接管道长度不得超过厂家规定范围,弯管角度应平滑,避免节流影响制冷效率。真空抽气是新标准特别强调的关键步骤——所有新装或移机空调必须使用真空泵对制冷系统抽真空,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系统内无空气和水分残留,从而延长压缩机寿命并提升运行效率。
制冷剂管理是本次新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明确规定禁止随意排放氟利昂类物质,所有回收的制冷剂须交由具备资质的环保处理单位进行再生或无害化处置。企业需建立制冷剂流向台账,实现从回收、储存到转运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鼓励采用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新型环保制冷剂,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此外,新标准还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要求服务企业接入全国统一的家电回收信息平台,实时上传拆装记录、制冷剂种类与数量、旧机去向等数据。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服务全流程,增强透明度与信任感。政府部门则依托该平台开展监督抽查,对违规排放、虚假填报等行为依法追责。
最后,新标准倡导资源最大化利用理念。拆解后的空调部件按材质分类处理:铜管、铝翅片进入金属回收体系;塑料外壳经清洗破碎后用于再生制品生产;电路板送至有资质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厂提取贵金属。对于仍具使用价值的整机,在经过严格检测与翻新后,可纳入二手家电流通渠道,助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总体来看,《家用分体空调拆装回收操作规程新标准》不仅提升了行业技术门槛和服务质量,更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标准的全面实施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家用空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将显著提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