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能源结构转型提速以及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空调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制冷学会联合多家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空调行业峰会”于近日在杭州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知名空调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上下游供应链代表及政策制定者等逾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化升级和市场新格局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谋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峰会伊始,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李明远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空调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双碳’目标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如何在环保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是全行业必须面对的核心命题。”
在“绿色制冷技术路径”的专题论坛上,多位专家聚焦制冷剂替代问题。传统氟利昂类制冷剂因破坏臭氧层和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正逐步被淘汰。格力电器总工程师黄辉介绍,企业已全面转向使用R32制冷剂,并积极研发基于R290(丙烷)的新型环保冷媒系统。“R290具有零臭氧消耗潜能和极低GWP值,虽然存在可燃性风险,但通过精准控制系统设计和安全防护机制,完全可实现商业化应用。”他表示,格力已在多个海外项目中成功落地R290空调产品线。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无氟全域变频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压缩机运行逻辑与热交换效率,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制冷制热稳定性。据现场数据显示,搭载该技术的家用中央空调能效比(APF)最高可达6.8,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
智能化成为本次峰会另一大焦点。海尔智家副总裁王伟强调:“未来的空调不仅是温度调节工具,更是智慧家庭的交互入口。”他介绍了海尔推出的“空气管家”系统——通过AI感知用户作息、室内外环境变化及健康数据,自动调节风速、湿度与净化模式。例如,当系统检测到家中有儿童且空气质量下降时,会主动开启新风净化并调整至柔风模式。
此外,华为数字能源也发布了面向商用建筑的“全场景智慧温控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5G通信、边缘计算与楼宇自控系统,可实现对大型商场、写字楼数千台空调设备的集中调度与能耗优化。试点项目显示,整体节能率可达25%以上。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峰会特别设置了“核心零部件自主创新”圆桌对话。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再次被提及。上海海立集团董事长庄华透露,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转子式压缩机智能制造产线,年产能力突破1500万台,并与多所高校共建“低碳压缩技术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突破高效小型化压缩机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拓展也成为热议话题。TCL空调国际业务负责人张莉表示,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气候炎热且城镇化进程加快,为空调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国内模式,必须针对当地电网稳定性差、安装条件复杂等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她举例称,TCL在沙特推出的抗沙尘暴机型,采用双层滤网与封闭式电路设计,上市半年即占据当地高端市场12%份额。
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陈刚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政府将持续完善节能补贴机制,推动老旧空调更新换代,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绿色标准。“我们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整场峰会历时三天,共举办12场主题论坛、发布5项行业白皮书,并促成十余项产学研合作签约。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空调行业的未来不再局限于“降温”本身,而是向健康空气管理、能源协同调度和城市智慧生态延伸。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跨界融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正如一位资深从业者所言:“下一个十年,决定空调企业命运的,不再是销量数字,而是技术厚度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答卷。”在这场关乎产业未来的深刻变革中,中国空调行业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挑战,迈向更加智能、绿色、包容的新纪元。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