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噪音国家标准拟进一步加严限制
2025-11-1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作为现代家庭和办公场所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其使用频率和普及率持续攀升。然而,在享受空调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地保障公众生活环境质量,国家相关部门正拟进一步加严空调噪音的国家标准,此举引发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现行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 19606)以及《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等标准中,已对空调设备的噪音水平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现有标准,不同制冷量的空调在室内机和室外机运行时,其声功率级和声压级均有相应的限值要求。例如,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的噪音通常被限制在48分贝以下,部分高端产品甚至可控制在30分贝左右,接近图书馆的安静环境。然而,随着城市居住密度的增加和消费者对静音需求的提升,现有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此次拟加严的标准主要聚焦于进一步降低空调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噪音,特别是夜间低负荷运行时的“待机噪音”和“启停噪音”。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许多用户反映空调在夜间自动调频或间歇启动时,产生的轻微嗡鸣或振动声极易干扰睡眠,尤其对老人、婴幼儿及神经敏感人群影响较大。此外,室外机在高温天气频繁运行所产生的低频噪音,也常引发邻里纠纷,成为社区投诉的热点问题。

新标准拟引入更为精细化的测试方法和限值分级体系。例如,将空调运行状态细分为“额定工况”、“部分负荷工况”和“待机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设定差异化的噪音上限。同时,拟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如欧盟的ERP指令和日本JIS标准,采用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的测试条件,如模拟卧室、客厅等典型空间布局进行噪音测量,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修订还计划加强对低频噪音的管控。传统标准多关注A计权声压级(dBA),该指标主要反映人耳对中高频声音的感知,但对低频噪音(如20-100Hz的嗡嗡声)敏感度较低。而空调压缩机、风扇电机在运行中产生的低频振动往往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易引发“听不见却感觉得到”的不适。因此,新标准或将引入C计权或G加权测量方法,并结合振动传递路径分析,从源头上抑制结构传声问题。

对于空调制造企业而言,标准的加严无疑带来了技术升级的压力。要实现更低噪音,企业需在压缩机减振、风道优化、电机控制算法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例如,采用变频无刷电机、优化扇叶曲面设计、增加隔音棉厚度、应用智能降噪算法等手段,均有助于显著降低整机噪音水平。部分领先企业已开始布局“静音实验室”和“全工况噪音数据库”,通过仿真与实测结合的方式,提前应对未来标准挑战。

与此同时,标准的提升也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技术储备不足、依赖低价竞争的小型企业可能面临合规成本上升、产品迭代困难等问题,而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品牌则有望借此机会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整个产业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发展。

从消费者角度看,更严格的噪音标准意味着未来购买的空调将更加安静、舒适。尤其是在高密度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低噪音空调的应用将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此外,随着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空调噪音控制还可与光线、温度、人体活动状态联动,实现真正的“无感运行”。

当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需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成本。相关部门表示,将在广泛征求企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设定过渡期,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标称噪音低、实际运行吵”的虚假宣传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可以预见,随着空调噪音国家标准的进一步加严,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门槛将不断提升,绿色、健康、静音的生活理念也将更加深入人心。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升级要求,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未来,一台真正“看不见、听不着”的空调,或许将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