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建筑能耗占比持续上升,而空调作为建筑用能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运行效率与节能潜力备受关注。为引导消费者选择高效节能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升级,相关部门正酝酿再度启动空调节能补贴政策,这一举措有望在促进环保、拉动内需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空调节能补贴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曾实施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达到一级或二级的空调等家电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当时,该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对高能效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提升了节能空调的市场渗透率,同时也推动了家电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政策实施期间累计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超过5000万台,实现节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00万吨,成效显著。
然而,随着政策到期退出,市场一度出现“能效虚标”“价格战压质量”等问题,部分消费者重新倾向于购买低价但能效较低的产品,导致节能空调推广势头有所放缓。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带来的空调用电负荷激增,电力系统面临更大压力,重启节能补贴的呼声再度高涨。
当前,重启空调节能补贴具备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现实条件。一方面,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能效标识制度和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市场监管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有效防止骗补和虚假宣传行为。另一方面,主流空调企业普遍完成了技术迭代,一级能效产品在制冷效率、噪音控制、智能化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且成本逐步下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此外,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舒适、节能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为政策落地创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据悉,新一轮补贴政策或将聚焦“高能效、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重点支持能效比(APF)达到新国标一级水平的变频空调产品,并可能引入阶梯式补贴机制——即根据能效等级差异设定不同补贴额度,激励企业向更高技术水平迈进。同时,政策有望与“以旧换新”相结合,鼓励消费者淘汰老旧高耗能空调,形成资源循环利用闭环。部分地区还计划将补贴范围扩展至中央空调、多联机等商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从经济效应来看,重启空调节能补贴有望撬动千亿级市场规模。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测算,若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两年的补贴政策,预计可带动空调消费增长15%以上,直接拉动内需超800亿元,并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普及高效空调,可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年节电量数百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夏季用电高峰压力,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
当然,政策设计也需规避潜在风险。例如,应避免“一刀切”式补贴造成财政负担过重,需科学设定补贴标准和总量控制;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查虚报能效、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同时应注重区域差异化,考虑南北气候差异和居民收入水平,确保政策公平性和普惠性。
长远来看,空调节能补贴不应仅被视为短期刺激手段,更应成为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未来可探索将节能补贴与碳积分、绿色金融等机制联动,构建长效激励体系。例如,消费者购买高效空调后可获得碳减排积分,用于兑换公共服务或享受贷款优惠,从而形成“节能—受益—再节能”的良性循环。
总之,空调节能补贴政策的再度启动,既是应对能源挑战的务实之举,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契机。在政策精准施策、企业积极创新、公众广泛参与的共同推动下,高效节能空调有望走进更多家庭,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