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作为现代家庭与办公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能效、智能化、健康功能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反映行业质量现状、推动技术升级与标准完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及主流空调企业,于近日正式发布《2023年度空调行业质量白皮书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中空调行业的质量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成果、用户反馈数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空调市场整体出货量达到约1.6亿台,同比增长5.8%,其中家用空调占比超过75%。在产品质量方面,整机一次抽检合格率高达97.3%,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整体制造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核心部件如压缩机、电机、换热器等关键环节,国产化率持续提高,部分高端机型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能效表现成为本年度白皮书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国家新一级能效标准的实施推进情况,2023年符合新国标APF值≥5.0的产品占比已达68.4%,较去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这不仅意味着空调产品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家头部企业表示,已将高效变频技术、智能温控算法和低GWP制冷剂应用纳入研发重点,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系列产品达标新能效标准。
在智能化方面,白皮书指出,搭载Wi-Fi远程控制、语音交互、自清洁、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的智能空调渗透率已突破45%,较2022年增长12%。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智能化已成为选购空调的重要考量因素。调研显示,超过六成用户希望通过手机APP实时调节温度、查看能耗数据或接收滤网清洗提醒。此外,部分高端机型已开始集成AI学习能力,可根据用户作息习惯自动调节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然而,白皮书也揭示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售后服务仍是用户投诉的主要集中点,占全年投诉总量的37.6%。问题主要集中在安装不规范、维修响应慢、配件更换周期长等方面。对此,协会建议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推行服务标准化流程,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服务过程可追溯、可评价。同时,鼓励企业探索“以旧换新+回收再利用”的闭环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负担。
从区域市场来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空调普及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镇家庭空调保有量约为每百户128台,而农村地区仅为每百户63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夏季高温天气频发,下沉市场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为此,多家企业已推出专为农村环境设计的防尘、耐高温、低电压启动等特性产品,并加强渠道下沉布局,力求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展望未来,白皮书提出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R290等环保制冷剂的技术验证与规模化应用;二是深化智能制造升级,推动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与柔性化改造,提升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三是强化用户体验导向,从单一硬件销售向“产品+服务+内容”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变,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
总体而言,《2023年度空调行业质量白皮书报告》不仅是一份详实的数据汇总,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它既肯定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努力成果,也直面现存问题,为政策制定者、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可以预见,在多方协同推动下,中国空调产业将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朝着更节能、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为全球家电制造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