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在家电领域,空调作为耗电量较大的家用电器,其能效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为此,国家不断升级能效标准,推动高耗能产品逐步退出市场。2020年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2019)即“空调新国标”,标志着我国空调行业进入全面高效节能的新阶段。如今,按照政策过渡期安排,新国标三级能效以下的空调产品已进入退市倒计时,这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结果,更是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重要体现。
新国标相较于旧标准,最显著的变化在于统一了定频与变频空调的能效评价体系,采用全新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作为衡量指标,更加科学地反映空调在实际使用中的综合能耗表现。同时,新国标将空调能效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能效,五级为最低。按照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的空调产品必须满足新国标要求,而此前生产的旧国标产品给予一定的销售过渡期。如今,这一过渡期即将结束,未达到新国标三级能效的产品将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
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坚定承诺。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测算,新国标实施后,空调产品的平均能效提升约14%,若全面替代旧产品,每年可节电超过4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800万吨。以一台1.5匹的空调为例,新国标一级能效产品相比旧国标三级产品,年耗电量可减少近200度,长期使用不仅降低用户电费支出,也显著减轻电网负荷。
从市场角度看,新国标三级能效产品的退市,正在加速空调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主流品牌如格力、美的、海尔等早已完成产品线升级,全面转向新国标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部分企业甚至推出“超一级能效”机型,进一步拉开与淘汰产品的技术差距。与此同时,中小品牌和低端产品面临巨大压力,若无法及时完成技术升级,将被市场自然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能效标准的提升意味着更高的初始购买成本,但长期来看,节能带来的经济收益远超差价。以一台售价高出300元的一级能效空调为例,按每天运行6小时、电价0.6元/度计算,每年可节省电费约120元,两年半即可收回成本。此外,高能效空调通常配备更先进的压缩机、智能温控和静音技术,使用体验也更为舒适。因此,尽管短期内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价格敏感而犹豫,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环保责任角度出发,选择高能效产品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三级能效产品的退市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立即消失。目前仍有部分库存商品在渠道中流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可能存在销售尾货的情况。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已加强执法检查,严禁商家虚标能效等级或以旧充新。同时,电商平台也陆续下架不符合新国标的型号,并通过弹窗提示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购合规产品。
未来,随着能效标准的持续演进,空调行业或将迎来更严格的“超低能耗”时代。业内专家预测,下一阶段的能效标准可能会进一步提高门槛,推动热泵技术、太阳能辅助制冷等创新应用落地。同时,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也将成为高端空调产品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新国标三级能效空调的退市,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促进了技术创新,也引导消费者建立起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在这个倒计时的过程中,生产企业、销售平台、监管部门和广大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家电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当最后一台低能效空调退出市场,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一片更蓝的天空,更是一个更加绿色、智慧的生活方式。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