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中国空调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全球业务版图。这一战略转型不仅源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压力,更得益于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合作框架带来的新机遇。
过去十年,中国空调产业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成本优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消费增长放缓以及环保政策趋严,传统内需驱动的增长模式正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增量空间的必然选择。格力、美的、海尔、TCL等龙头企业纷纷加大海外投资力度,通过设立生产基地、并购当地品牌、建设销售网络等方式,推动全球化运营。
以美的集团为例,其近年来持续推进“全球突破”战略,在越南、埃及、巴西等地建立多个海外生产基地,并通过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意大利Clivet公司等,快速切入欧美高端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美的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40%,其中空调产品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的销量持续攀升。同样,格力电器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不仅在巴西、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地设有工厂,还通过参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提升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除了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众多中小型企业也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例如,一些专注于变频技术或节能产品的品牌,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渠道,将高性价比的空调产品销往非洲、拉美等对价格敏感但需求旺盛的地区。这种“小而美”的出海模式,既降低了初期投入风险,又实现了灵活应变的市场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空调企业出海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逐步向“技术+品牌+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竞争模式转变。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本地化运营,包括组建本地研发团队、适配不同国家的气候条件与用电标准、提供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售后服务等。例如,针对中东高温高湿环境,部分企业专门开发了耐高温压缩机和高效防尘滤网;在欧洲市场,则主推符合欧盟ErP指令的高能效产品,满足当地严格的环保要求。
此外,绿色低碳趋势也为国产空调出海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随着全球各国加快碳中和进程,节能环保型空调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在变频技术、热泵空调、智能温控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正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一些企业已开始将光伏空调、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广至海外市场,特别是在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地区,这类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地缘政治风险、贸易壁垒、文化差异、本地竞争对手的强势阻击等问题,仍是中国空调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例如,部分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提高进口关税,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同时,品牌认知度不足、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深耕细作”而非“广撒网”。他们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展会提升曝光度、加强知识产权布局等方式,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从生产到物流再到终端服务的全链条协同,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极端气候频发带动制冷需求上升,以及新兴经济体居民消费升级,空调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空调企业而言,海外市场不仅是产能释放的重要通道,更是实现品牌跃升、技术升级的关键舞台。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品牌”的跨越。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多重因素推动下,中国空调企业的全球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场由内而外的战略转型,不仅将重塑全球空调产业格局,也将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