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空调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铜、铝、钢材、塑料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大幅攀升,给空调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了沉重压力,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空调作为典型的重材料型制造业,其产品结构高度依赖金属和工程塑料。以一台家用分体式空调为例,其核心部件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连接管路等大量使用铜材和铝材。数据显示,铜在空调总成本中的占比可高达20%以上,而铝和钢材也分别占据10%左右的成本份额。因此,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空调企业往往首当其冲。自2021年以来,受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一度突破每吨1万美元大关,较疫情前水平上涨超过50%。与此同时,铝价、钢材价格也同步走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采购负担。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制造成本上升。对于空调厂商而言,即便通过优化设计、提升能效等方式降低部分材料用量,也难以完全抵消价格飙升的影响。许多中小型企业在缺乏议价能力和规模化采购优势的情况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局面。一些企业不得不推迟新品研发计划,或减少市场推广投入,以控制整体运营成本。
面对成本压力,空调企业普遍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首先是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增强对原材料的掌控力。例如,部分头部企业开始投资铜材加工项目,或与矿产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锁定价格、保障供应。其次,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轻量化、节能化设计。比如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替代传统铜管铝翅片结构,不仅减少了铜材使用量,还提升了热交换效率。此外,回收再利用也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方向。通过建立废旧空调回收体系,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既降低了原材料依赖,又符合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
然而,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需要较长周期和大量资金投入,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迅速跟进。在此背景下,成本转嫁成为多数企业的现实选择。自2022年起,格力、美的、海尔等主流品牌陆续宣布上调部分型号空调的出厂价格,涨幅普遍在5%至10%之间。尽管企业努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内部挖潜来消化部分成本,但最终仍需消费者承担一定比例的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价格敏感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叠加房地产市场调整、消费疲软等宏观因素,使空调行业整体进入增长瓶颈期。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空调零售量同比仅实现小幅增长,远低于此前预期。出口方面虽有一定支撑,但海外市场需求同样受到通胀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增长动能减弱。在此环境下,企业不仅要应对成本压力,还需重新思考产品定位、渠道布局和盈利模式。
展望未来,原材料价格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部分金属价格在2024年初有所回落,但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产业对铜铝等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可能使原材料长期维持高位运行。对此,空调行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一方面,应继续深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健康化产品开发,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从而在成本压力下保持可持续发展。
总之,原材料成本上涨已成为空调行业不可忽视的长期挑战。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战略调整,企业才能在这场成本博弈中站稳脚跟,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