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系统在GMP认证中的验证案例
2025-11-16

在制药行业中,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标准。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稳定性、精确性和可追溯性对实现GMP合规至关重要。然而,任何用于药品生产的自动化系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以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持续、可靠地运行。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阐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在GMP认证中的验证流程及其关键要点。

某国内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计划建设一条新的单克隆抗体生产线,该产线采用全自动化的配液系统、发酵控制系统和纯化设备,所有操作均通过中央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为满足中国NMPA及国际PIC/S的GMP要求,企业在项目初期即启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验证工作。

验证的第一阶段是用户需求说明(URS)的制定。工程团队联合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及IT部门,共同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配方管理、批记录自动生成、权限分级控制、报警管理、数据完整性保障(符合ALCOA+原则)、审计追踪功能等。特别强调系统必须支持21 CFR Part 11电子记录与电子签名的要求,确保所有操作均可追溯。

基于URS,供应商提供了详细的功能设计说明(FDS)和硬件/软件架构图。接下来进入验证的核心阶段——验证方案的编制与执行。验证团队依据GAMP5(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第五版)框架,制定了涵盖设计确认(DQ)、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和性能确认(PQ)的完整验证策略。

设计确认(DQ)阶段,验证团队重点审查了系统架构是否满足URS要求,特别是冗余设计、网络安全策略、备份机制以及灾难恢复方案。例如,SCADA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模式,数据库每日自动备份并异地存储,确保数据不丢失。此外,系统日志需记录所有登录、参数修改和操作行为,满足审计追踪要求。

安装确认(IQ)主要核实现场安装的硬件与软件配置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验证人员逐项检查PLC型号、传感器校准证书、网络布线图、服务器操作系统版本及防病毒软件部署情况。同时,确认所有软件模块均已正确安装,且具备合法授权。此阶段还完成了基础权限设置,如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三级权限划分,并测试了登录失败锁定机制。

进入运行确认(OQ)后,验证重点转向功能测试。团队设计了多个测试用例,覆盖正常操作、边界条件和异常处理场景。例如,模拟操作员尝试越权修改关键工艺参数,系统应拒绝操作并生成报警;测试断电恢复后系统能否自动重启并恢复至断点状态;验证电子签名功能是否强制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且不可绕过。所有测试均需记录原始数据,并由质量部门审核批准。

最后的性能确认(PQ)是在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下进行的集成测试。团队使用真实工艺流程运行三个连续批次的“虚拟生产”,系统自动采集温度、pH、压力、流量等参数,生成结构化批记录。结果显示,所有关键参数均在预设范围内波动,数据实时上传至LIMS系统,且审计追踪完整无缺失。此外,通过对比手动记录与系统自动生成记录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整个验证过程中,变更控制和偏差管理贯穿始终。例如,在OQ阶段发现某一传感器信号偶尔延迟,验证团队立即启动偏差调查,最终确认为通讯协议配置不当所致。经调整后重新测试通过,并将该问题纳入企业的知识库,防止类似问题在其他项目中重现。

完成所有验证活动后,验证团队编制了最终验证报告,汇总所有测试结果、偏差处理情况及结论,提交给质量受权人(QP)审批。系统正式放行投入使用,并纳入企业的计算机化系统清单,接受定期回顾与再验证。

该案例表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GMP验证不仅是合规的必要步骤,更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验证方法、严谨的测试流程和跨部门协作,企业能够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与数据完整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应用,自动化系统的验证将面临更多挑战,但其在GMP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愈发凸显。制药企业唯有持续优化验证策略,才能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