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验证缺失对GMP认证结果的影响实例
2025-11-16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过程中,设备验证是确保生产系统持续稳定、产品质量可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因对设备验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出于成本和时间压力而简化甚至忽略验证流程,最终导致GMP认证失败或被监管机构责令整改。以下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深入分析设备验证缺失对GMP认证结果产生的严重影响。

某国内制药企业在申请新版GMP认证时,其口服固体制剂车间整体布局合理,人员培训记录完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齐全,初审阶段获得检查组的初步认可。但在现场核查过程中,检查员发现该企业用于片剂压片的关键设备——高速旋转压片机未进行完整的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和性能确认(PQ)。企业解释称,该设备为进口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出厂测试报告,因此认为无需再做系统性验证。此外,设备已投入使用近两年,期间未出现重大故障,故管理层认为“实际使用即等同于验证”。

这一观点立即引起检查组高度关注。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要求,所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完成验证,且验证活动应基于风险评估,涵盖设备从安装到运行再到性能表现的全过程。即便设备来自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也不能替代企业自身的验证责任。检查员进一步查阅设备档案,发现不仅缺少OQ/PQ报告,连基本的校准和维护记录也不完整,无法证明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在抽查近三个月的批生产记录时,检查组发现多批次产品存在片重差异超标的问题,虽未超出法定限度,但趋势显示波动幅度呈上升趋势。结合设备未验证的情况,检查组判定:企业无法证明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最终,该企业的GMP认证申请被暂缓批准,并被要求全面整改,补充完成所有关键设备的验证工作,提交完整的验证报告并通过再次现场检查后方可重新申请认证。

此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在质量管理理念上的深层次问题。首先,管理层对GMP中“验证与确认”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GMP强调“质量源于设计,控制贯穿全程”,而验证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核心手段。设备验证不仅是形式上的合规要求,更是科学评估设备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满足预定用途的技术活动。缺失验证意味着缺乏数据支持,无法建立工艺与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追溯和纠正将极为困难。

其次,企业忽视了设备验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现代GMP强调基于风险的管理思维,而设备验证正是识别、评估和控制生产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重要工具。例如,压片机的冲模间隙、压力控制系统、下料速度等参数若未经OQ测试,就无法确定其在不同设定条件下的运行边界,也无法制定合理的警戒限和行动限。这种“凭经验操作”的模式极易导致工艺漂移,增加批次间差异,进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均一性。

此外,监管趋严也是导致此类问题后果加重的重要背景。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强化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力度,飞行检查频次增加,对数据完整性、验证充分性等要求显著提高。以往“走过场式”的验证已无法蒙混过关,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认证失败的导火索。本案例中,企业虽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但因关键设备验证缺失这一“硬伤”,整体认证结果仍被否决,足见监管部门对此类问题的零容忍态度。

值得反思的是,设备验证并非一次性任务,而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除初次验证外,还应定期进行再验证,特别是在设备大修、搬迁、工艺变更或连续出现异常数据时。同时,验证方案的设计应科学合理,涵盖最差条件挑战,确保结论具有代表性。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验证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验证活动与生产计划协调推进,避免“先投产后补证”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设备验证是GMP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其缺失不仅直接违反法规要求,更会动摇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根基。上述案例警示我们: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质量不能靠侥幸,必须靠证据。唯有将验证工作落到实处,以数据说话,才能真正保障药品质量安全,顺利通过GMP认证,赢得市场与监管的信任。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