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确认不完整引发GMP认证缺陷案例
2025-11-16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过程中,设备确认是确保生产系统持续稳定、产品质量可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检查与认证过程中,因设备确认不完整而引发的缺陷案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GMP合规性,甚至导致认证延期或被拒绝。本文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设备确认不完整引发的GMP缺陷案例,探讨其根本原因、影响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制药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某国内制药企业在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MP现场检查时,被发现多台关键生产设备缺乏完整的确认文件,尤其是新建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中的高效包衣机和高速压片机。检查组查阅设备档案时发现,虽然设备已投入使用近一年,但仅完成了安装确认(IQ)的部分内容,运行确认(OQ)和性能确认(PQ)均未执行或记录缺失。更严重的是,部分设备变更后未进行再确认,操作人员对设备验证状态的认知模糊,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证据。

这一缺陷直接被列为“主要缺陷”,并成为该企业GMP认证未能通过的关键因素之一。监管部门指出,设备确认不完整意味着企业无法证明设备在其预期用途下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从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违反了GMP附录11关于确认与验证的基本要求。

深入分析该案例,可发现其背后存在多个管理漏洞。首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与验证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工程部门负责设备安装,但未及时将设备移交给质量部门进行确认;质量部门虽有验证主计划(VMP),但执行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其次,企业对“确认”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层面,认为只要设备能运行即可,忽视了OQ和PQ在验证设备操作范围和工艺适应性方面的核心作用。此外,变更控制流程失效,设备参数调整后未触发再确认程序,暴露出企业变更管理与验证管理脱节的问题。

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企业对GMP法规的理解不到位,以及资源投入不足。部分管理人员仍将验证工作视为“应付检查”的手段,而非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同时,验证团队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有限,缺乏对确认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导致确认工作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识别和控制风险。

该缺陷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影响GMP认证结果外,还可能导致已上市产品的质量风险被放大。若设备运行参数未经充分验证,可能引起片重差异、包衣不均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从企业声誉角度看,认证失败会削弱客户和监管机构的信任,影响市场准入和国际合作机会。

针对此类问题,企业应采取系统性整改措施。首要任务是完善验证管理体系,明确设备确认的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从设备选型阶段即纳入质量考量。应制定详细的验证主计划,涵盖所有关键设备,并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对于已投入使用的设备,应立即启动补救性确认(retrospective validation),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补充OQ和PQ,必要时结合历史生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证明设备的可靠运行。

同时,企业应加强变更控制与再确认的联动机制。任何涉及设备硬件、软件或操作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评估并触发相应的再确认程序,确保变更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应强化员工培训,特别是对生产、工程和质量人员开展GMP验证专题培训,提升其对确认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建议企业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如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设备确认前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关键控制点,优化确认范围和深度,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确保关键要素得到有效验证。

综上所述,设备确认不完整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的体现。制药企业必须摒弃“重生产、轻验证”的思维定式,将设备确认作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核心环节,持续改进管理流程,提升合规水平,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稳健发展。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