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化系统未验证通过GMP认证案例
2025-11-16

在制药行业,计算机化系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数据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然而,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监管机构对计算机化系统的合规性要求也日益严格,尤其是在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过程中,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成为确保产品质量与数据完整性的关键环节。一旦系统未能通过GMP认证中的验证要求,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导致产品召回、监管警告甚至停产整顿。

某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在新建口服固体制剂车间时,引入了一套全新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用于实现从物料投料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该系统集成了称量、混合、压片、包装等多个工序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并具备电子批记录生成、权限管理、审计追踪等核心模块。企业原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系统部署并申请GMP认证,但由于在验证阶段出现严重疏漏,最终导致整个项目延期近一年,且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场检查警示。

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对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理解存在偏差。项目初期,IT部门主导系统选型与实施,而质量保证(QA)和验证团队介入较晚。在系统设计阶段,未充分识别GxP相关功能,也未制定详细的用户需求说明(URS)和功能规格说明(FS)。更严重的是,在系统上线前仅进行了基本的功能测试,缺乏完整的验证文档支持,包括风险评估(RA)、验证主计划(VMP)、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和性能确认(PQ)等关键文件均不齐全或流于形式。

在随后的GMP现场检查中,检查员重点审查了该MES系统的合规性。检查发现,系统权限设置混乱,多个操作员共用账户,无法实现个体追溯;审计追踪功能虽已启用,但配置不当,关键操作如参数修改、批次关闭等未被有效记录;此外,电子签名不符合21 CFR Part 11的要求,缺乏身份认证与签名反悔机制。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在进行OQ测试时,未覆盖所有GxP相关功能,例如报警处理逻辑、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及断电后数据完整性保障等,导致系统可靠性存疑。

检查结束后,监管部门出具了严重的缺陷项报告,指出该计算机化系统“未经充分验证即投入GxP环境使用”,违反了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中关于“所有用于GxP活动的计算机化系统必须经过验证”的强制性规定。企业被迫暂停使用该系统,所有相关批次的生产记录需以纸质形式重新审核,严重影响了产品放行进度。同时,已提交的药品注册资料因涉及未验证系统产生的数据,也被要求补充说明或重新提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此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在计算机化系统管理中的多个薄弱环节。首先,跨部门协作机制缺失,IT、生产、质量等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验证工作碎片化。其次,人员培训不足,许多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GMP中计算机化系统的合规要求理解不深,误以为系统“能用”即“合规”。再者,供应商管理不到位,企业在采购系统时未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GAMP5指南的验证支持包,导致后期验证工作负担沉重。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企业后续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成立了由质量、IT、工程和生产组成的验证专项小组,重新梳理系统边界与GxP影响评估;聘请第三方合规咨询机构协助完善验证文件体系;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回归测试,并补充缺失的IQ/OQ/PQ测试案例;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全员对数据完整性与系统验证重要性的认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系统最终通过补验证并顺利通过复检。

这一案例深刻警示我们:在GMP框架下,计算机化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未经充分验证的系统投入使用,都可能成为合规链条上的致命短板。企业必须将验证工作前置,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策略,涵盖从需求定义、风险评估、验证实施到持续维护的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合规发展的双赢局面。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