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药行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准则。其中,空调系统(HVAC系统)作为洁净区环境控制的核心设施,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环境的温湿度、压差、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水平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因此,空调系统的定期验证与再验证是GMP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因管理疏忽或资源调配不当,空调系统再验证延迟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引发严重的GMP缺陷,影响企业合规性及产品放行。
某国内制药企业在一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飞行检查中被发现:生产车间A级洁净区所依赖的中央空调系统已超过预定再验证周期达三个月之久,且未能提供任何延期评估或风险评估报告。检查组据此开具了严重缺陷项,指出该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无法确保关键公用系统持续处于受控状态,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关于“关键设备应定期进行确认和再确认”的明确要求。
该空调系统服务于无菌制剂灌装线,其功能包括空气过滤、温湿度调节、区域压差维持以及微生物控制。根据企业内部SOP规定,该系统应每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再验证,涵盖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测试、风量平衡、换气次数、自净时间、温湿度分布及粒子浓度等关键参数。然而,由于验证团队人员调动、第三方检测机构排期延误以及管理层对验证优先级判断失误,再验证工作被一再推迟。更严重的是,企业在系统超期期间未启动偏差管理流程,也未开展风险评估以评估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暴露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漏洞。
此次缺陷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为多方面。首先,质量保证部门对验证计划的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未能及时识别再验证逾期风险。其次,设备管理部门与质量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问题积累至检查时才暴露。此外,企业高层对GMP合规的重视程度不足,资源配置偏向生产交付,忽视了质量基础设施的维护,反映出“重生产、轻质量”的管理倾向。
从技术角度看,空调系统长期未再验证可能导致多项环境控制指标失控。例如,高效过滤器可能因老化或破损导致粒子泄漏,增加产品污染风险;风量不平衡可能破坏洁净区压差梯度,造成低级别区域空气倒灌;温湿度异常则可能影响原料稳定性或工艺参数一致性。尽管企业在检查前提供了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粒子和微生物水平均在合格范围内,但监管机构强调:环境监测数据不能替代系统再验证,前者反映的是结果,后者证明的是系统能力。缺乏再验证意味着无法确认系统设计性能是否仍能满足原定标准,也无法排除监测数据的偶然性。
针对此类缺陷,企业后续采取了一系列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首先,立即暂停相关生产线的运行,直至完成空调系统再验证并经质量部门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其次,组织跨部门小组开展根本原因分析,修订验证主计划(VMP),引入电子化验证管理系统,设置自动提醒功能,确保未来所有验证任务按时启动。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各部门对GMP法规条款的理解,特别是对“关键系统必须持续受控”这一原则的认知。此外,企业还建立了验证延期审批流程,明确规定任何验证推迟必须经过质量负责人书面批准,并附有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支持数据。
此次事件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随着GMP监管日趋严格,检查员不再仅关注表面合规,而是深入挖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空调系统再验证虽属常规工作,但其延迟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企业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将验证管理纳入质量文化的一部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总之,空调系统再验证的延迟不仅是技术执行层面的疏漏,更是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体现。制药企业应以此类案例为鉴,强化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验证计划执行机制,提升全员合规意识,真正实现从“符合规范”到“持续合规”的转变,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权益。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