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类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其结构复杂、运行周期长,若缺乏科学有效的卫生管理,极易成为细菌、病毒、霉菌等污染物的滋生地,进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威胁公众健康。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
根据最新发布的管理要求,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应贯穿于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和清洗消毒的全过程,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在系统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空气流通效率与污染物控制能力。新规范明确要求,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值,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补充,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有害气体积聚风险。同时,送风和回风管道的设计应避免死角和积尘区域,便于后期清洁和检测。
在设备选型方面,规范鼓励采用具备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如HEPA过滤器或静电除尘设备,并要求过滤器的初阻力、容尘量和过滤效率均需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对于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场所,还建议加装紫外线杀菌灯或光催化氧化装置,进一步提升空气洁净度。
运行管理是保障中央空调系统卫生安全的核心环节。新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制度,包括每日温湿度监测、风机运行状态、过滤器压差变化等内容,并定期开展空气质量检测。检测项目涵盖PM2.5、PM10、甲醛、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β-溶血性链球菌等关键指标,检测频率根据场所类型有所不同:一般公共场所以每季度一次为基本要求,而医疗机构则需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新规范强化了对冷却塔的管理。冷却塔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极易滋生嗜肺军团菌。因此,规范明确规定,所有冷却塔必须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处理,水质检测中不得检出 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军团菌)。同时,冷却塔周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人员随意靠近,杜绝交叉污染风险。
清洗与消毒工作是中央空调卫生管理的关键措施。根据新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使用经国家认证的专用清洗设备和消毒剂,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空气处理机组内部、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及风机盘管等。清洗过程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并留存完整的清洗报告和影像资料备查。对于曾发生过传染病传播事件的建筑,或长时间停用后重新启用的系统,应在启用前强制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
此外,管理责任主体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中央空调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从业人员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一旦发现空气质量不达标或系统存在严重污染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整改措施,同时向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被纳入最新管理要求之中。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建立中央空调运行监控平台,实现对温度、湿度、CO₂浓度、PM2.5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提升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部分地区已试点推行“一机一档”电子化管理系统,将设备信息、检测记录、清洗台账等数据统一归集,便于监管部门动态掌握情况。
总之,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不仅关乎建筑节能与设备寿命,更直接影响到广大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的持续完善,各地应加强执法监督和技术指导,推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