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运行管理规范2024版
2025-11-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空调系统作为公共建筑中能耗占比最高的设备之一,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体能源消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相关部门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运行管理规范(2024版)》(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在总结既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加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公共建筑能效管理迈入精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规范》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涵盖办公建筑、医院、学校、商场、交通枢纽等各类使用集中式或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强化日常维护、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能耗同比下降10%以上,同时保障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为此,《规范》从制度建设、运行控制、设备维护、监测评估和人员培训五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规范》要求各公共建筑管理单位建立健全空调节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并将空调能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能源管理人员,负责空调系统的运行监控与数据分析。同时,鼓励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机制,提升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运行控制是节能的关键环节。《规范》强调根据建筑功能特点和使用规律制定差异化的运行方案。例如,办公建筑应实行分时分区控制,在非工作时间自动降低空调负荷;商场和医院则需兼顾人流量变化和特殊区域温湿度要求,采用动态调节策略。此外,规范明确提出空调设定温度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并严禁使用电加热设备作为主要供暖手段。对于具备智能控制系统的新建或改造项目,应实现基于室内外环境参数、 occupancy 检测和气象预测的自适应调控,最大限度减少无效能耗。

设备维护方面,《规范》细化了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故障处理的标准流程。要求每月检查风机、水泵、过滤器运行状态,每季度清洗换热器和风管,每年开展系统性能检测与能效评估。特别指出,冷却塔水质管理、制冷剂泄漏检测和电机润滑保养等关键环节不得忽视。对于服役超过15年的老旧设备,应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估,优先考虑更新为高效变频机组或磁悬浮冷水机组,以提升整体系统能效。

监测与评估机制的建立是《规范》的一大亮点。所有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必须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实时采集空调系统的用电量、水流量、供回水温度等数据,并接入市级或区级建筑能耗监管平台。管理单位需每季度生成能耗分析报告,识别异常波动和节能潜力点。对于连续两个季度能耗超标的建筑,主管部门将启动专项核查,并视情况责令整改。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同样被列为重要内容。《规范》要求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节能运行培训,覆盖物业管理人员、设备操作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内容包括节能政策解读、系统原理讲解、应急处置演练等。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空调节能仿真模型和智能诊断工具,为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还充分考虑了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应对措施。在高温高湿或寒潮天气期间,允许适度调整运行参数,但须记录备案并说明理由。同时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牺牲消防安全和基本卫生条件来换取节能效果。

总体来看,《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运行管理规范2024版》不仅是一份技术文件,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升级。它通过标准化、数字化和责任化的方式,推动公共建筑从“粗放式运行”向“精益化管理”转变。随着该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预计将带动全国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年节电量超过5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万吨,为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空调节能管理将朝着更加智慧化、集成化的方向持续演进。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