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风管清洗与维护操作规范更新
2025-11-18

随着现代建筑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系统作为保障舒适环境的核心设备,其运行效率与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和能源消耗水平。其中,风管作为空调系统中空气输送的关键通道,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积聚灰尘、微生物、霉菌及污染物,不仅影响送风质量,还可能引发“病态建筑综合征”。因此,科学、规范地开展风管清洗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相关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不断更新,对操作流程、清洗方法、验收标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从业人员全面掌握并严格执行。

首先,新版操作规范强调了风险评估与前期检测的重要性。在实施清洗前,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风管系统进行现场勘查,利用内窥镜检测设备评估内部污染程度,并采集空气样本分析微生物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清洗方案,明确清洗范围、重点区域(如弯头、静压箱、过滤器下游等)以及所需设备类型。此举避免了盲目作业,提升了清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清洗方法的选择上,新规范推荐采用物理清洗为主、化学辅助为辅的综合策略。物理清洗包括机器人刷洗、负压吸尘、压缩空气吹扫等方式,能够高效清除附着在管壁上的颗粒物和生物膜。特别是高压气动清洗结合负压集尘系统的组合应用,已被证实可显著提升清洁率,同时防止二次污染。对于存在严重霉变或油污沉积的区域,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环保型杀菌剂或去污剂进行局部处理,但严禁使用腐蚀性强、挥发性高的化学品,以免损伤风管材料或残留有害物质。

在操作流程方面,新版规范细化了作业步骤与安全控制措施。清洗前应切断空调主机电源,关闭相关风阀,防止灰尘扩散至其他区域;作业区需设置隔离屏障,并配备高效过滤式负压装置,确保施工过程中污染物不外泄。清洗过程中,操作人员须佩戴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护目镜和手套,进入大型风管还需配备照明与通讯工具。每完成一段管道的清洗,应及时记录清洁前后对比影像资料,并留存检测报告备查。

此外,规范特别指出,清洗后的验证与效果评估不可忽视。清洗完成后,应再次使用内窥摄像系统检查风管内壁清洁度,确保无明显积尘、霉斑或异物残留。同时,应对送风口空气进行采样检测,主要指标包括PM10浓度、细菌总数、真菌孢子数等,确保达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GB 37488-2019)等相关国家标准。只有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报告,方可认定清洗工作圆满完成。

在日常维护方面,更新后的操作规范提倡建立周期性维护制度。建议商业楼宇和公共设施每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24至36个月实施一次深度清洗;医院、实验室、幼儿园等高卫生要求场所则应缩短至每12个月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应加强前端过滤器的更换管理,定期检查风机叶轮、表冷器等关键部件的积尘情况,从源头减少污染物进入风管系统的可能性。

最后,规范还强化了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要求与责任追溯机制。从事风管清洗的企业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 HVAC 清洗资质证书,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所有清洗项目均应签订正式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执行标准、质保期限及违约责任。监管部门将不定期抽查清洗档案与检测报告,对虚假宣传、偷工减料等行为依法追责。

综上所述,空调系统风管清洗与维护操作规范的更新,标志着我国在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各单位应高度重视风管系统的健康管理,严格按照最新标准执行清洗与维护任务,切实保障建筑环境的安全、节能与可持续运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看得见的洁净”与“呼吸中的安心”。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