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空调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降温、冬季取暖的重要电器设备。然而,在享受舒适环境的同时,空调在待机状态下的能耗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为了推动绿色节能、降低能源浪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2023),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对家用空调待机功率的限值要求,并于2024年正式实施。这一新国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家电能效管理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此之前,虽然旧版能效标准对空调运行时的制冷、制热效率有严格规定,但并未对空调在关机后仍保持通电状态(即“待机模式”)的功耗作出具体限制。事实上,大多数家用空调即使在关闭状态下,只要电源未切断,其内部控制系统、遥控接收模块、Wi-Fi连接功能等仍处于工作状态,持续消耗电能。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一台普通家用分体式空调在待机状态下的日均耗电量约为0.1至0.3度,看似微小,但在全国数亿台空调的基数下,累积的电力浪费十分惊人。有估算指出,若全国所有空调待机功耗降低1瓦,每年可节电超过1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新国标明确规定,自2024年起,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款家用空调产品,其待机功率不得超过1.0瓦。对于具备智能联网功能(如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语音助手联动等)的空调,待机功率也不得超过3.0瓦。这一标准不仅适用于壁挂式、柜式空调,也涵盖中央空调室内机及其他类型的房间空调器。此外,标准还强化了测试方法的科学性与一致性,要求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真实使用场景,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倒逼空调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目前,部分高端品牌已采用低功耗芯片、优化电路设计、引入自动断电逻辑等方式有效降低待机能耗。例如,通过增加“软关机”功能,用户按下遥控器关机后,系统可在数秒内自动切断主控板供电;或利用定时唤醒机制,在保证远程控制响应的前提下间歇性运行通信模块。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满足新国标要求,也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化、更环保的使用体验。
从消费者角度看,虽然待机功耗看似不起眼,但长期积累下来的电费支出不容忽视。以一台待机功率为2瓦的空调为例,全年不间断待机将额外消耗约17.5度电。按每度电0.6元计算,单台空调每年多支出超10元电费。若家庭拥有两台以上空调,则费用翻倍。而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因其更低的待机功耗,将在全生命周期内为用户节省可观的用电成本。更重要的是,节能减碳已成为全社会共识,选择高效低耗产品也是每个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市场流通产品的抽查力度,确保新国标落地执行。电商平台、线下卖场需配合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信息,标注清晰的待机功率参数,便于消费者知情选择。未来,待机功耗或将成为空调能效标识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公众认知度。
总体来看,家用空调待机功率限值新国标的实施,是我国推进“双碳”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填补了以往标准的空白,也引导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家用电器将更加智能、高效、环保。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关注待机能耗、养成拔插头或使用带开关插座的良好习惯,既是省钱之道,更是为地球减负的实际行动。节能减排,始于细节,成于坚持。当每一台空调都“安静地休眠”,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将变得更加清洁与美好。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