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防冻保护技术标准2024版发布
2025-11-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低温天气频发,空调系统在冬季运行中的防冻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空调设备在寒冷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正式发布《空调系统防冻保护技术标准》(GB/T 39587-2024),该标准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空调系统低温防护领域迈入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此次发布的2024版技术标准是在2018版基础上的全面修订与升级,充分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暖通空调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实际应用经验。标准涵盖了家用、商用及工业用各类空调系统,重点针对风冷热泵、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等易受低温影响的设备,提出了系统性的防冻保护要求和技术措施。

一、明确适用范围与核心术语

新版标准首次对“防冻保护”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在环境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通过自动控制、结构设计或介质管理等方式,防止空调系统中水侧管路、换热器、水泵等部件因结冰导致损坏的技术手段。标准适用于以水或防冻液为载冷剂的空调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中央空调、多联机系统、屋顶式空调机组等。

同时,标准对“冻结风险区”“防冻启动温度”“防冻运行模式”等关键术语进行了统一界定,为设计、施工、运维各方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语言基础。

二、强化系统设计阶段的防冻要求

标准强调防冻保护应从系统设计源头抓起。设计单位在进行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时,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特别是近十年最低气温记录,评估冻结风险等级,并据此选择合适的防冻策略。例如,在北方严寒地区,强制要求采用电伴热、循环泵间歇运行、排水排空或添加环保型防冻液等综合措施。

此外,标准对管路坡度、低点排污阀设置、膨胀水箱位置等细节提出具体要求,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局部积水而引发冻裂。对于室外安装的换热器和水管,必须采取保温+伴热双重防护,保温材料厚度不得低于现行节能标准的1.2倍。

三、完善自动控制与监测功能

自动化是实现有效防冻的关键。新版标准要求所有具备水系统回路的空调设备,必须配备可靠的防冻控制系统。系统应能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水温、水流状态等参数,并在检测到冻结风险时自动启动保护程序。

具体功能包括:

  • 当水温低于5℃时,系统应发出预警信号;
  • 水温持续下降至3℃以下且无水流时,应在30秒内启动防冻运行模式(如开启循环泵、启动电加热等);
  • 若温度继续降至0℃以下且无法恢复,系统应自动切断相关设备电源并报警,必要时执行自动排水操作。

标准还鼓励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提升运维效率。

四、规范施工与调试流程

防冻保护不仅依赖设备性能,更与安装质量密切相关。标准新增“施工与调试”章节,明确施工单位在管道焊接、保温施工、电气接线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例如,电伴热带必须沿管道全长均匀敷设,不得出现裸露或重叠;保温层外护套应密封良好,防止雨水渗入导致保温失效。

调试阶段,必须进行防冻功能专项测试,模拟低温断电、水泵故障等极端工况,验证系统响应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并形成完整的调试报告存档。

五、加强运维管理与应急预案

标准指出,防冻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运维单位应建立定期巡检制度。特别是在冬季来临前,需对所有水系统进行彻底排查,检查阀门启闭状态、保温完整性、电伴热线路通断等。对于长期停用的系统,应执行完全排水或注入防冻液处理。

同时,标准建议重点场所(如医院、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制定空调系统防冻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应急物资储备和抢修流程,确保突发冻损事件能够快速响应。

六、推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标准在强调安全性的同时,也注重环保与能效。推荐使用可生物降解的丙二醇类防冻液替代传统乙二醇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对于电伴热系统,要求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型产品,并结合温控逻辑优化能耗。

总体来看,《空调系统防冻保护技术标准2024版》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因冻损造成的设备维修成本和能源浪费,更为建筑环境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标准的广泛实施,预计将显著降低冬季空调系统故障率,推动暖通行业向更智能、更可靠、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