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末端设备选型设计技术规范更新
2025-11-18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暖通空调系统能效标准的持续升级,空调末端设备的选型设计在工程实践中愈发关键。近年来,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不断更新,对空调末端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和运行提出了更为科学、精细化的要求。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也推动了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首先,新修订的技术规范更加注重末端设备的能效指标。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为代表的国家标准,在最新版本中明确提高了风机盘管、变风量末端(VAV BOX)、诱导器等常见末端设备的能效等级要求。例如,规定在标准工况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必须控制在特定限值以内,并鼓励选用带有高效电机和智能调速功能的产品。这一调整促使设计人员在选型时优先考虑高效率、低能耗设备,从源头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其次,规范强化了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要求。新版标准强调末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温湿度调节能力、气流组织合理性和低噪声特性。特别是在医院、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规范明确提出应采用具备精确温控、防结露设计和高效过滤功能的末端设备。同时,对于噪声敏感区域,如住宅、学校和办公空间,末端设备的声功率级需满足更严格的限值,设计人员需结合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进行噪声预测与优化选型。

在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新规范也增加了对智能控制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支持要求。现代空调系统普遍采用楼宇自控系统(BAS)进行集中管理,因此末端设备需具备标准化的通信接口(如BACnet、Modbus等),并支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能耗统计功能。例如,变风量末端装置应能实时反馈风量、温度和阀门开度数据,便于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动态调节。这一变化推动了末端设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升了系统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运维效率。

此外,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气候区的特点,新规范细化了末端设备的选型原则。例如,在夏热冬冷地区,推荐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系统以实现独立的冷热供应;而在严寒地区,则强调设备的防冻能力和低温启动性能。对于大空间建筑(如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规范建议优先选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或地板送风等高性能气流组织形式,确保热舒适性和节能性的统一。这些因地制宜的设计指导,有助于提高末端系统与建筑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还加强了对材料环保性和施工安装质量的要求。明确规定末端设备的保温材料应符合防火等级和环保标准,禁止使用含氯氟烃(CFCs)类制冷剂的冷却式末端装置。同时,强调设备安装应便于检修和清洁,避免因安装不当导致性能衰减或交叉污染。例如,吊顶式风机盘管应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凝结水排水坡度须符合规范要求,防止积水滋生细菌。

最后,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空调末端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评价(LCA)逐渐被纳入设计考量。新版技术文件鼓励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的设备,并提倡通过模拟分析预测其长期运行能耗与碳排放。设计人员在选型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初投资成本,还需综合评估设备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能源消耗、维护费用和环境影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设计。

综上所述,空调末端设备选型设计技术规范的更新,体现了从单一性能指标向系统集成、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面转变。作为暖通设计师,必须紧跟规范变化,掌握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设备选型,为建筑提供高效、舒适、低碳的室内环境解决方案。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融合,空调末端设备的设计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持续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