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商用空调系统在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场所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空调系统的长期运行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若缺乏科学有效的维护保养,还可能导致设备效率下降、故障频发,甚至缩短使用寿命,增加运营成本。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会于近期正式发布了《商用空调维护保养周期执行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标志着我国商用空调维保工作进入规范化、精细化的新阶段。
新标准的出台,是基于对现有维保体系多年实践的总结与优化。过去,许多单位在空调维护上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维保周期随意性强,项目不完整,记录不规范,导致设备带病运行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企业甚至将空调维保外包给不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突出。新标准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各类商用空调系统的维保频率、内容、责任主体和技术要求,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根据新标准,商用空调的维护保养被划分为日常巡检、季度保养、半年保养和年度大修四个层级。日常巡检由使用单位的物业或工程人员负责,主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有无异响、冷凝水排放是否通畅等,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季度保养则需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包括清洗过滤网、检查制冷剂压力、校准温控系统、检测电气线路绝缘性能等。每半年进行一次深度保养,内容涵盖风管清洁、风机轴承润滑、冷凝器与蒸发器表面除垢等。年度大修则是全面检修,要求对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估,必要时更换老化零部件,并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特别强调了“按设备类型分类管理”的原则。例如,对于多联机(VRF)系统,由于其结构复杂、控制精密,要求每季度必须进行制冷剂回路检测和电子膨胀阀校准;而对于冷水机组,则更注重冷却塔水质管理和冷媒循环系统的密封性检查。此外,针对数据中心、医院手术室等对温湿度控制要求极高的特殊场所,新标准提出了“加强型维保方案”,要求维保周期缩短至每月一次,并配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预警。
在执行机制方面,新标准明确了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监管部门三方的责任。使用单位需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和维保台账,确保每次维护都有据可查;维保单位须持证上岗,使用标准化作业流程,并接受定期考核;各级住建、市场监管部门将把空调维保纳入建筑节能和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对未按规定执行的单位依法予以通报或处罚。同时,鼓励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运维,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参数,自动生成维保提醒,提升管理效率。
新标准的实施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试点。以上海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在执行新标准后的一年内,空调系统能耗同比下降12.6%,故障报修率减少43%,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该案例表明,科学规范的维保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然,新标准的全面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考虑对高频次维保存在抵触情绪,个别地区专业维保人才短缺也制约了标准的执行质量。对此,相关部门正推动建立区域性维保服务中心,提供共享式技术服务,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维保投入。
可以预见,随着新标准的深入推广,我国商用空调运维将逐步告别粗放式管理,迈向专业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是提升建筑能效、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公共空间空气质量与人员健康的关键支撑。未来,唯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严格落实维保周期,才能让每一台商用空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绿色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