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生产领域,环境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之一。药品的生产必须在高度洁净、温湿度稳定、空气洁净度达标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工业空调系统的安装不仅关乎舒适性,更是实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合规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医药生产车间空调系统安装案例,深入分析其设计原则、施工要点及合规验证过程,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某国内大型制药企业新建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涵盖制粒、压片、包衣、包装等多个功能区域。根据GMP要求,该车间需达到D级洁净区标准,部分关键操作区域需满足C级要求。项目初期,设计团队与空调系统供应商共同开展现场勘查,结合工艺流程、设备发热量、人员密度及洁净等级分布,制定了分区域独立送风、集中处理空气的空调方案。
空调系统采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AHU),配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确保送入车间的空气颗粒物浓度符合ISO 14644-1标准。其中,高效过滤器(HEPA)设置在送风末端,以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制冷系统选用环保型冷媒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却塔置于室外屋顶,避免对洁净区造成热湿干扰。同时,系统配置了变频风机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动态调节,保障全年运行稳定性。
在安装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遵循GMP对“防止交叉污染”和“易于清洁”的要求。所有风管均采用双面彩钢复合风管,内壁光滑、接缝严密,并在安装前进行清洁擦拭和密封处理。风管穿越不同洁净等级区域时,加装气密性封堵材料,并设置压差监测装置,确保气流方向由高洁净区流向低洁净区。回风管道则避开高污染区域,如粉尘较大的制粒间,采用侧墙低位回风设计,减少悬浮粒子再循环。
空调系统的布局充分考虑了工艺设备的散热需求。例如,在高速压片机和包衣机附近增设局部排风罩,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和微粒。同时,为避免空调送风直吹操作台影响药粉沉降,送风口采用扩散型散流器,并调整出风角度,使气流均匀分布而不形成涡流。
控制系统方面,项目采用了基于BMS(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的集中监控平台,可实时采集各区域的温度、湿度、压差、风速等参数,并具备超限报警和历史数据追溯功能。所有传感器均经过校准,定期维护,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此外,系统支持远程访问,便于质量管理部门随时调阅环境数据,满足GMP审计要求。
安装完成后,项目进入验证阶段。按照GMP附录《确认与验证》的要求,依次开展了IQ(安装确认)、OQ(运行确认)和PQ(性能确认)。IQ阶段重点核查设备型号、材质证明、过滤器检漏报告等文件,确保所有组件符合设计规范。OQ测试包括风机启停、变频响应、温湿度调控精度等,验证系统功能完整性。PQ则在模拟生产条件下连续监测30天,确认在不同季节、不同负荷工况下,车间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45%±5%)、悬浮粒子数、微生物水平均持续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PQ阶段发现包衣间在夜间停机后出现湿度回升现象。经排查,原因为房间围护结构保温不足,且夜间室外湿度偏高。解决方案是在包衣间外墙增加保温层,并调整空调启停策略,实行预冷预除湿模式,最终解决了问题。这一细节凸显了空调系统与建筑结构协同设计的重要性。
整个空调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稳定运行超过18个月,期间未发生因环境失控导致的产品偏差或质量投诉。企业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检查,空调系统的合规性和可靠性获得监管机构认可。
综上所述,医药生产车间的工业空调安装不仅是机械工程任务,更是融合了GMP理念、洁净技术、自动化控制和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案例离不开前期科学规划、施工过程精细管理以及后期严谨验证。未来,随着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空调系统将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演进,但其核心使命始终不变——为药品安全生产构筑可靠的环境屏障。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