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纺织厂作为典型的高湿作业环境,对空调系统的依赖程度极高。由于纺织工艺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以确保纤维的可纺性和产品质量,因此工业空调系统不仅承担着调节温度的任务,更需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湿度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某大型纺织厂的空调安装案例,探讨其在高湿环境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与运行管理策略,为类似企业提供参考。
该纺织厂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0%,夏季极端湿度可达95%以上。厂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含纺纱、织造、后整理等多个生产车间。原有的空调系统已使用十余年,存在设备老化、能耗高、控湿精度差等问题,导致车间内温湿度波动大,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甚至引发断纱、缠绕等生产故障。为此,企业决定进行空调系统整体升级改造。
项目初期,设计团队对各车间的热湿负荷进行了详细测算。结果显示,主要湿源来自人员散热、设备运行及生产工艺本身(如加湿器喷雾、水洗工序等)。其中,前纺车间因需维持较高湿度(RH 65%-70%)以减少静电和纤维断裂,成为控湿重点区域。基于此,新系统采用“集中式空调+局部补风”的复合模式,主空调机组设置于厂房外部专用机房,通过镀锌钢板风管向各车间输送处理后的空气,同时在关键工位增设变风量末端装置,实现精准调控。
在设备选型方面,选用高效双转子除湿机组配合冷水机组构成冷热源系统。除湿机组内置硅胶转轮,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除湿效率较传统冷冻除湿提升约40%。此外,系统配置了全热回收装置,利用排风中的能量预处理新风,显著降低能耗。据实测数据,改造后空调系统综合能效比(EER)达到3.8,较原系统提高25%以上。
针对高湿环境中易出现的结露问题,施工过程中特别加强了保温与密封处理。所有送风管道均采用B1级橡塑保温材料,厚度不低于25mm,并在法兰连接处加设密封垫圈;回风段及冷凝水排水管路则设置坡度引流,避免积水滋生细菌。同时,在每个车间安装多点位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温湿度变化,并将数据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动态调节。
运行管理方面,工厂引入智能运维平台,集成PLC控制、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功能。系统可根据生产班次自动切换运行模式:白班按标准工艺参数运行,夜班则适当调低风量以节约能源。当检测到某区域湿度异常升高时,平台会立即启动备用除湿单元并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端,确保问题及时处置。
经过六个月的试运行,新空调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车间平均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波动幅度小于±3%,产品不良率下降18%,员工工作舒适度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系统全年运行电费较之前减少约30万元,投资回收期预计为三年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技术方案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部分老旧车间建筑气密性较差,导致室外湿空气渗透严重,增加了空调负荷;另外,个别操作人员缺乏对空调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随意开关门窗现象频发,影响调控效果。对此,企业在后期补充开展了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并组织专项培训提升员工节能意识。
综上所述,纺织厂在高湿环境下实施工业空调系统升级,必须兼顾技术先进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合理的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型、精细的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的运行维护,是保障空调性能的关键要素。未来,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工业空调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演进,为纺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