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中,高架仓库因其空间利用率高、货物存取效率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电商、医药及冷链物流等行业。然而,随着货架高度的增加和存储密度的提升,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已难以满足高架仓库内部不同区域对温湿度的精细化控制需求。尤其在对温控敏感的行业(如药品、食品、精密电子元件等)中,如何实现高效、节能且稳定的分区温控成为一大挑战。本文通过一个实际工业空调安装案例,分析高架仓库中分区温控空调系统的部署策略与实施效果。
某大型医药企业位于华东地区的自动化高架仓库,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货架最高达24米,采用全自动堆垛机进行货物调度。由于存储药品对环境温湿度要求极为严格(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45%~65%),原有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多个问题:顶层区域温度偏高、底层空气流通不畅、能耗过高以及局部温湿度波动大,影响药品存储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团队决定引入“分区温控+精准送风”的工业空调部署方案。首先,基于仓库的结构特点和货物流动规律,将整个仓库划分为六个独立温控区域:A区为常温药品区,B区为阴凉药品区,C区为待检区,D区为出库暂存区,E区为设备操作区,F区为人员办公辅助区。每个区域根据其功能需求设定不同的温湿度参数,并配备独立的空调机组和传感器网络。
在空调系统选型方面,采用了模块化工业直膨式空调机组(DX系统),具备变频调节、热回收和智能控制功能。该系统可根据实时负荷变化自动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风机转速,显著降低能耗。同时,针对高架仓库垂直空间大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层送风+诱导通风”技术。具体而言,在8米、16米和22米高度分别设置环形送风管道,配合可调角度的喷口,将冷风精准送达不同高度的货位区域,避免传统顶送风造成的“热空气回流”和“冷气沉积”现象。
控制系统方面,部署了基于BACnet协议的楼宇自控系统(BAS),集成温湿度传感器、CO₂监测仪、压差开关等设备,实现对各区域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动态调控。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和移动端报警功能,一旦某区域温湿度超出设定阈值,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备用机组或调整风阀开度,确保环境稳定。此外,系统还接入企业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便于后期优化运行策略。
在施工安装阶段,考虑到高架仓库运营不能中断,项目采用“分阶段、分区域”施工模式。优先完成非作业区(如办公区、设备间)的管道和机组安装,随后在夜间低峰时段进行主风管吊装和电气接线。所有高空作业均使用防坠装置和专用升降平台,确保施工安全。空调机组基础采用减震垫和弹性支架,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振动对货架结构的影响。
系统调试完成后进入为期三个月的试运行阶段。监测数据显示,各区域温湿度控制精度达到±0.5℃和±3%RH,完全满足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与原有系统相比,新系统整体能耗降低约28%,年节约电费超过60万元。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顶层区域温度由原先的26℃以上降至稳定在19.5℃左右,彻底解决了药品因高温变质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未来若仓库进行扩容或功能调整,只需增加相应区域的传感器和末端设备,即可快速接入现有控制网络,无需重建整个空调系统。这种“按需配置、灵活扩展”的设计理念,为同类高架仓库的空调系统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综上所述,高架仓库的分区温控空调部署不仅需要科学的区域划分和先进的设备选型,更依赖于智能化控制系统与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协同配合。本案例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分层送风路径、采用模块化空调机组并集成智能监控平台,能够有效提升仓储环境的稳定性与能效水平,为企业保障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工业4.0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此类定制化、智能化的空调解决方案将在更多高端仓储场景中得到推广应用。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