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园区的建设中,集中供冷空调系统因其高效节能、运行稳定和便于管理等优势,逐渐成为大型工业建筑群热环境调控的重要手段。某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集中供冷系统,涵盖多个生产厂房、办公区域及辅助设施,总供冷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经过近两年的设计、施工与调试运行,项目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安装经验,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与管理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在系统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园区的整体负荷特性。由于不同厂房的生产工艺、设备发热量和使用时间存在差异,需进行详细的逐时冷负荷计算,并结合未来扩展需求预留容量。我们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三维建模,提前识别管道碰撞点,优化管线路由,显著减少了现场返工现象。同时,冷源站选址应靠近负荷中心,以降低输送能耗,主干管网采用环状布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调节灵活性。
在设备选型方面,优先选用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并配置变频水泵和智能控制系统。冷水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分期投入运行,适应园区逐步投产的节奏。冷却塔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屋顶区域,避免热风回流,并设置电子水处理装置,防止结垢和微生物滋生,延长设备寿命。
管道安装是整个系统施工的核心环节。本项目主供回水管径最大达DN600,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严格按《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为减少热损失和凝露风险,保温材料选用闭孔橡塑,厚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计算确定,施工时确保接缝严密、无裸露。关键部位如阀门、法兰处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方便后期维护。
管网试压与冲洗是保障系统清洁度和密封性的关键步骤。我们制定了分段试压方案,先对各支路进行1.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保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确认无渗漏后进行系统整体冲洗。采用“脉冲式反向冲洗”工艺,有效清除管道内焊渣、铁锈等杂质,出水水质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设备。
控制系统集成方面,建立基于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中央监控平台,实现对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末端设备的远程监控与自动调节。通过设置供回水温差、流量和室外气象参数联动逻辑,实现按需供冷,避免能源浪费。同时,在各用冷单元加装能量计量表,为后续能效评估和费用分摊提供数据支持。
施工组织管理上,我们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在首个厂房完成安装样板段,经各方验收确认工艺标准后再全面推广。每周召开多方协调会,解决土建、电气、消防等专业交叉作业问题。特别强调安全文明施工,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均实行审批制度,配备专职安全员巡查,整个安装过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调试阶段,采取“单机调试—系统联动—负荷试运行”三步走策略。重点监测水泵运行电流、机组COP值、末端送风温度等参数,发现个别风机盘管气堵问题,及时通过高点排气阀排除空气,恢复正常运行。经过一个月满负荷试运行,系统整体能效比达到5.2,优于设计指标。
运维移交前,编制了详尽的操作手册和应急预案,并对园区物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涵盖日常巡检、故障判断和节能运行等内容。同时建立设备台账和维护计划,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集中供冷系统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设计、精细的施工管理和高效的协同配合。未来随着智慧能源技术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引入AI算法优化运行策略,探索与余热回收、光伏发电等系统的耦合应用,持续提升园区绿色低碳水平。此次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Copyright © 20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