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工业空调安装后制冷效果不均的故障排查案例
2025-11-24

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散热效率、环境温湿度控制以及员工的工作舒适度。某大型机械制造厂在新安装一套工业中央空调系统后,陆续接到车间多个区域反馈:部分区域制冷效果明显不足,而另一些区域则过冷,整体温度分布极不均匀。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精密加工设备的运行精度和生产效率。为此,技术团队立即展开系统性故障排查。

首先,技术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基本运行参数进行了全面检测。通过读取主机控制器的数据,发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运行状态均处于正常范围,系统压力与电流值也符合设计标准。初步判断主机本身并无明显故障,问题可能出在末端设备或气流组织方面。

接下来,团队重点检查了风管系统。该厂房采用集中式送风设计,主风管沿车间顶部铺设,分支风管连接至各个送风口。技术人员使用风速仪对各送风口的风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靠近主机端的送风口风速普遍偏高,而远端送风口风速明显偏低,部分甚至接近于无风状态。进一步检查风管内部,发现部分弯头处存在施工残留的保温棉碎屑,造成局部堵塞。此外,某些变径接头未按规范安装导流片,导致气流紊乱,阻力增大。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组织人员清理风管异物,并优化关键节点的风道结构,加装导流装置,以改善气流分布。

在风管问题处理完毕后,再次测试风量分布情况,虽有改善,但末端区域温度仍偏高。此时,技术人员将注意力转向送风模式与风口布置。原设计采用固定百叶风口,且所有风口角度均为水平送风。由于车间层高较高(约9米),冷空气因密度较大迅速下沉,导致近地面区域冷负荷过大,而中上部空间则未能有效降温。为此,团队调整了部分风口的送风角度,改为向下倾斜15°—30°,并更换为可调式旋流风口,增强冷空气的扩散能力。同时,在高温设备集中区域增设局部下送风单元,实现精准送风。

然而,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进一步排查中,技术人员注意到空调系统的水系统可能存在水力不平衡。该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设计,各支路通过手动调节阀控制水量。使用超声波流量计检测发现,靠近水泵的冷却盘管水流量远高于设计值,而远端盘管流量不足,导致换热效率下降。究其原因,是系统调试时未进行充分的水力平衡调节,部分调节阀开度过大,而末端阀门则因锈蚀难以精确控制。团队随后对整个水系统进行重新平衡,依据设计流量逐一对各支路阀门进行调节,并更换损坏的阀门,确保每台空气处理机组获得均衡的冷水供应。

在完成风系统与水系统的优化后,系统整体运行趋于平稳。但仍有局部区域温度波动较大。此时,环境因素被纳入考虑范围。经现场观察发现,车间西侧有一排大型数控机床,运行时发热量大,且设备布局密集,形成“热岛效应”。而该区域的送风口数量并未相应增加,导致冷量供给不足。为此,团队在该区域上方增设两个专用送风口,并调整空调运行策略,在日间高温时段适当提高该区域的送风量,实现了动态负荷匹配。

最后,技术人员对整个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进行了复核。原控制系统采用单一回风温度控制主机启停,无法反映多区域的实际温差。为此,升级为分区温控系统,在关键工位增设温度传感器,实现分区域反馈调节。同时,将运行模式由定风量改为变风量控制,根据实际负荷动态调整风机转速和冷水量,进一步提升能效与舒适性。

经过为期两周的系统排查与优化,车间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各区域温差控制在±1.5℃以内,制冷效果显著提升。此次故障排查不仅解决了当前问题,也为后续工业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提供了宝贵经验:工业空调系统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主机性能,更依赖于风管设计、水力平衡、气流组织与智能控制的协同优化。特别是在大空间、高热负荷的工业场景中,必须从系统全局出发,注重细节施工与精细化调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稳定的环境控制。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