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工业空调安装与生产流程干扰协调解决实例
2025-11-24

在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对于维持车间温湿度、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以及提升员工工作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业空调的安装过程常常会对现有的生产流程造成干扰,尤其是在已经投入运营的工厂中进行改造或扩建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在工业空调安装过程中协调与生产流程之间的冲突,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位于华东地区,近年来因产能扩张,原有空调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制冷需求。公司决定对生产车间加装一套新型高效工业中央空调系统。该项目涉及设备运输、管道铺设、主机吊装、电气接线及系统调试等多个环节,施工周期预计为45天。然而,该车间实行三班倒连续生产,任何长时间停工都将直接影响订单交付进度,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完成空调安装,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难题。

项目初期,施工方与厂方管理层召开多次协调会议,识别出主要干扰点:一是大型设备需通过主通道进入车间,而该通道为物料运输必经之路;二是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影响下方生产设备和人员;三是施工噪音与粉尘可能干扰精密加工工序;四是电力系统接入需短暂断电,影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双方共同制定了“分阶段、错峰施工、动态调整”的总体策略。首先,将整个安装工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前期准备、设备进场、管道施工、主机安装与电气连接、系统调试。每个阶段均设定明确的时间窗口,并与生产计划精准对接。

在设备进场阶段,考虑到大型冷水机组重量超过8吨,常规叉车无法搬运,必须使用25吨级汽车吊从车间侧门吊入。为避免影响早班生产,施工团队选择在夜间00:00至05:00之间作业。同时,提前一周通知各生产班组调整物流路线,临时启用备用通道,并安排专人引导运输车辆,确保物料流转不受影响。

管道施工是耗时最长的环节,涉及长达300米的冷冻水管和冷凝水管铺设。为减少对地面作业的干扰,施工方采用“分段预制、高空架设”方式,先在车间外完成管段焊接与保温处理,再利用周末停产时段集中吊装。同时,所有切割与焊接作业均在封闭区域进行,配备移动式除尘设备,有效控制粉尘扩散。此外,施工区域设置隔离围挡,并悬挂警示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尤为关键。项目组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理,每日开工前进行风险评估,并严格执行高空作业审批制度。所有施工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作业平台设置防坠网。同时,与生产调度系统联动,确保在精密机床运行期间暂停上方施工,避免振动和掉落物影响加工精度。

电力接入环节最具挑战性。空调主机启动需接入10kV高压电源,切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短暂停电。为此,技术团队与电气工程师共同设计了“无缝切换”方案:在非高峰生产时段(每周六凌晨)进行电源割接,同时启用备用发电机为关键生产线供电,确保CNC机床等设备不停机。整个切换过程控制在15分钟以内,未对产品质量造成任何影响。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信息沟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设立联合指挥中心,厂方生产主管、设备经理与施工项目经理每日召开简会,通报进展、协调资源、处理突发问题。例如,在第三周发现原定吊装位置与新进设备预留空间冲突,指挥中心迅速组织设计变更,调整支架位置,避免了工期延误。

经过42天紧张施工,空调系统如期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试运行结果显示,车间温度由原先的32℃降至26℃±1℃,湿度稳定在50%左右,显著改善了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整个安装期间车间保持98%以上的产能利用率,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也未出现客户投诉交货延迟的情况。

这一案例表明,工业空调安装与生产流程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多方协作,完全可以在不停产或少停产的前提下完成复杂工程。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前置沟通,充分了解生产节奏与限制条件;二是模块化施工,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作业时间;三是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化解突发状况。

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理念的深入,类似的技术改造将更加频繁。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工程协调机制,提升跨部门协同能力,使基础设施升级真正服务于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