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工业空调安装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案例
2025-11-24

在现代工业建筑中,空调系统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环境的稳定性与能源利用效率。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工业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案例,探讨BIM技术在工业空调安装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显著效益。

该项目位于某大型机械制造厂区,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多个生产车间、仓储区及辅助用房。由于生产工艺对温湿度、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空调系统设计复杂,涉及大量风管、水管、设备及电气线路的综合排布。传统二维图纸难以全面反映各专业之间的空间关系,极易出现管线碰撞、安装冲突等问题。为此,项目团队决定全面引入BIM技术,贯穿于设计、深化、施工及运维全过程。

在项目初期,BIM团队基于建筑设计图纸,建立了全厂区的三维信息模型。暖通专业工程师在Revit软件中搭建了空调系统的初步模型,包括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风管系统、冷却塔及水泵等主要设备。同时,结构、给排水、电气、消防等专业的模型也同步建立,并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整合。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确保各系统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

进入深化设计阶段,BIM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通过Navisworks软件进行碰撞检测,系统自动识别出风管与结构梁、水管与电缆桥架之间的300余处潜在冲突。例如,在某高大厂房区域,原设计中一根直径800mm的主风管需穿越钢桁架腹杆位置,若按图施工将导致结构加固困难且影响工期。BIM团队结合现场条件,优化风管走向,将其调整至桁架下弦下方,并重新核算风阻与压降,确保系统性能不受影响。此类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往往在施工现场才发现,造成返工和材料浪费,而BIM技术实现了“问题前置”,大幅提升了设计质量。

在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被用于生成详细的预制加工图纸和材料清单。例如,风管系统采用模块化预制方式,BIM模型精确导出每一段风管的尺寸、法兰类型及连接方式,工厂据此进行数控切割与组装,现场仅需吊装拼接。这不仅提高了安装精度,还将现场作业时间缩短了约40%。此外,通过BIM 4D模拟(即三维模型+时间维度),项目团队对空调设备的吊装路径、施工顺序进行了可视化推演,合理安排起重机械与人员进场时间,避免了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施工过程中,BIM模型还作为现场管理的重要工具。项目采用移动端BIM应用,施工人员可通过平板电脑实时查看模型中的安装节点、标高信息及技术参数。例如,在安装空气处理机组时,工人通过模型确认基础预留孔位与设备底座螺栓的匹配情况,避免了因尺寸误差导致的返工。同时,监理单位利用BIM模型进行进度比对,将实际施工进展与计划模型叠加,及时发现滞后工序并采取纠偏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BIM技术在解决复杂空间难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某洁净车间,层高受限且吊顶内空间紧张,需同时布置送风管、回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及多种传感器线路。通过BIM模型的空间优化分析,团队采用了分层排布策略:冷冻水管沿墙边集中敷设,风管采用扁平化设计减少占用高度,电气桥架则置于最上层。最终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所有系统的有序集成,满足了工艺要求。

项目竣工后,BIM模型被移交至业主方,作为设施运维的基础数据平台。空调系统的设备参数、维护周期、管道阀门位置等信息均嵌入模型中,运维人员可通过点击模型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当某区域温度异常时,可通过模型定位对应风阀与传感器,迅速排查故障原因,提升响应效率。

综上所述,该工业空调安装项目通过全面应用BIM技术,实现了从设计优化、施工协同到运维支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施工中的“错漏碰缺”问题,还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随着工业建筑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BIM技术必将在暖通空调领域发挥更加深远的作用,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13366123956 CONTACT US

公司:北京赛博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次渠南里129号楼2层102

Q Q:3971291381

Copyright © 2002-2025

京ICP备2025110272号-3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3366123956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