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造纸工业中,干燥车间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纸张在成型后需经过高温干燥以去除水分,确保其物理性能和后续加工的稳定性。然而,干燥过程中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极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与湿度都会直接影响纸张的干燥效率、质量稳定性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并安装空调系统,实现对干燥车间温湿度的精准调控,成为提升造纸厂整体生产效能的重要手段。
某大型造纸企业位于华东地区,主要生产高档文化用纸和包装纸板。随着产能扩大,原有干燥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已无法满足新生产线的工艺要求。车间内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则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导致纸张出现翘曲、断裂、水分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成品率和客户满意度。为此,企业决定对干燥车间实施空调系统升级改造,重点解决温湿度波动大、空气分布不均等核心问题。
项目初期,技术团队对车间现有环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采集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气流组织数据。结果显示:车间平均温度在28℃~35℃之间波动,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局部区域甚至接近饱和状态。同时,由于原有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热风回流严重,冷热空气混合不均,形成多个“温度死角”,影响了干燥过程的一致性。
基于现场数据,设计团队提出了“分区控温、精准除湿、智能调控”的总体方案。空调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AHU),配备变频风机、高效表冷器、电极加湿器及转轮除湿装置,确保在全年不同气候条件下均能稳定输出设定参数的送风。系统总风量设计为180,000 m³/h,送风温度控制在22±1℃,相对湿度维持在50%±3%,完全符合ISO 187标准对纸张处理环境的要求。
在安装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干燥机的热源分布和人员操作动线。送风口采用条缝式可调风嘴,沿车间顶部两侧均匀布置,形成“平行层流”气流组织,有效避免气流短路和涡流产生。回风口则设置在干燥机尾部和高温区域上方,便于及时排出湿热空气。此外,系统配备了24个分布式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环境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实现闭环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特别引入了能源回收技术。通过安装热回收转轮,将排风中的热量回收用于预热新风,在冬季可节省加热能耗约40%。夏季则利用冷水机组冷凝热驱动转轮再生,进一步降低除湿能耗。经测算,整套系统年节能量可达120万kWh,投资回收期不足三年。
系统调试阶段,技术人员分步验证了各功能模块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在模拟极端天气条件下,空调系统能够在15分钟内将车间环境恢复至设定值,温湿度波动范围控制在±0.5℃和±2%RH以内,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连续三个月的试运行数据显示,纸张含水率标准偏差由原来的±1.2%降至±0.4%,断纸率下降65%,综合良品率提升8.3个百分点。
除了工艺改善,新空调系统还显著提升了作业环境舒适度。员工普遍反映车间闷热感消失,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职业健康风险降低。同时,自动化监控平台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减少了人工干预频率,提高了管理效率。
此次干燥车间空调系统的成功改造,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温湿度控制难题,也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实践证明,在高湿高热的工业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设计、先进的设备选型和智能化控制策略,完全可以实现精密环境调控。未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造纸厂的环境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向预测性维护和自适应调节方向发展,推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综上所述,干燥车间作为造纸流程中的核心区域,其环境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合理的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体现,更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印证了精细化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价值。
Copyright © 2002-2025